首页金融正文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行业数据安全仍在探索

作者:朱丹丹 单美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03 14:36:15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金融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新的风险因素不断涌现。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行业数据安全仍在探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单美琪 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金融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新的风险因素不断涌现。

而最新一起数据泄露事件发生于意大利银行业巨头裕信银行,根据银行回应称,由于一份可追溯至2015年的文件遭破坏,导致近300万客户的部分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

面对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衍生的更多问题与需求,本报记者从近日在京召开的“第四届(2019)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论坛上获悉,关于上述话题,不同领域,例如监管层、银行系、征信和金融科技机构等都持有来自各方立场的思考、探索或诉求。

一方面,金融业正在经历历史性巨变,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智慧银行、开放银行等新模式相继诞生,各类金融机构均迎来数字化转型。

但是,转型之路也并不都是平坦的。对于向哪转、如何转以及评估外部机构的赋能效果,平衡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一切疑问都还在探索之中。

“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确保数据安全应是始终恪守的底线。”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首先应在组织、机制和标准等方面加强统筹谋划,其次,要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建立全局数据模型和科学合理的数据架构。再者要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全程防护”原则,充分评估潜在风险,把好安全关口,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防用户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滥用。

而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孙天琦认为,在新型数字环境下,经营者在数字技术运用上更加专业、纯熟,而消费者却越发处于弱势地位。他指出,首先,法律供给有待完善,其次,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在应对基于数字平台的侵权行为时,消费者不得不花钱从第三方公司处获得法院认可的证据,这对消费者单体是极大的挑战;再次,数字技术知识对于消费者存在壁垒。因此,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政府和市场都应该给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机制。

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则提出,银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传统银行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大到不好变的问题,二是晚到变不了的问题。目前银行创新步伐虽有加速,但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仍然存在个性与标准、封闭与开放、线上与线下、协同与分散、体验与风控、敏捷与稳健六大矛盾与困难。

“实施路径上,”郭为民进一步说明,“关键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行扁平化的敏捷银行管理模式,通过推动渠道、产品、生态、营销、风控、运营等六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前台融入场景、触角广泛,中台敏捷迭代、智能定制,后台集中高效、整合协同。”

就大数据在金融活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应用问题,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岳志岗认为,当前,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应构建数据形成、技术使用上的法律基本架构,形成信息的保障机制,同时构建一个适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方面稳增长,一方面控风险。此外,还要注意控制杠杆的使用。

百融云创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韶峰也表示,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守正和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在守正的大前提下,百融在科技方面大力投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帮助中国的信贷行业更加普惠,让很多普通老百姓获得金融服务。

谈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问题,火币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林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还需克服诸多阻碍。一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二是区块链技术暂时只是政策驱动和非场景驱动,能够将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场景融会贯通的人才不够多。

“目前全球监管趋严,而各个国家的监管政策又各不相同。所以对国际化企业来说,需要去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监管政策,达到他们的合规条件,在合规的环境中持续经营。”李林对记者进一步补充说。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