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上半年净赚1686.9亿元 行长谷澍:新发放LPR贷款占全部新发放贷款的4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8月29日,工商银行交出了一份经营稳健、稳中有进的“中考”成绩单。
根据中报显示,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1686.90亿元,同比增长 5.0%。反映经营成长性的拨备前利润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9.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不良率较年初下降4BP至1.48%,连续10个季度下降。
“2019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本行立足支持实体经济和 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效益质量双稳格局稳固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管理基础进 一步夯实。”工行半年报指出。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工行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 2.13%和2.29%, 同比分别下降3个基点和1个基点。
谈及LPR的实施对工商银行的利息收益率(NIM)的影响,工行行长谷澍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LPR对于该行的NIM定价水平会有影响,但影响有限。”
他还透露,今年上半年该行新发放的LPR贷款占全部新发放贷款的48%,达到14000多亿元。
此外,关于投资入股锦州银行,谷澍亦表示,对于定价,目前该行正在等待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
不良率连续10个季度下降
今年上半年工行利润保持稳定增长,资产质量继续改善。
中报显示,6 月末,该行实现净利润1686.9亿元,同比增长5%。反映经营成长性的拨备前利润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9.9%。同时,不良率较年初下降4BP至1.48%,连续10个季度下降。拨备覆盖率比上年末上升16.26个百分点至192.02%。清收处置不良贷款920亿元。
对此,工行半年报指出,上半年该行实施资产质量“夯基固本”工程,把好新增准 入、存量管控、不良处置“三道闸口”,实现资产质量逐季改善。
不过,工行的中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13%和2.29%, 同比分别下降3个基点和1个基点。
“我们的NIM比去年年底下降一个BP,比一季度下降两个BP,面临一定的压力。” 谷澍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但这是否意味着NIM已经见顶,我觉得不好直接这么断言。”
那么,新LPR的实施对工商银行的NIM会产生多大影响?
对此,谷澍坦言,“肯定有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工行并不是最近才开始应用LPR,从2013年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启动开始,行里面就已经推广应用LPR定价,该行在这个方面已经有很多实践经验。
据其介绍,今年上半年工行新发放LPR贷款占全部新发放贷款的48%,这个数字是一万四千多亿,全部新发放贷款里面还包括个人住房贷款。
“在新发放贷款里特别是公司贷款里用LPR定价,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这个机制。” 谷澍表示,所以这次央行推广使用LPR,对于该行来说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情,以前一直在这么做。
他亦进一步指出,同时,LPR的形成机制主要是说一家银行和客户之间形成定价的时候,银行用这样一个LPR加点机制和客户谈贷款利率水平,但是对于工行来说,决定工行NIM水平的,并不是去跟每一个客户去谈利率定价多少?是定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该行是按照风险定价的原则去定价的,不是跟客户像买卖白菜一样讨价还价。
“符合资管新规的理财产品余额近4000亿”
可以看到,上半年银行业的资管业务呈现出普遍收缩的现象。
根据中报显示,2019年6月末,工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达23318.14亿元。
对此,工行副行长谭炯表示,“上半年工商银行资管业务保持了平稳的发展,而且还在有序地推进经营转型”。一方面,经营上总体是平稳的。从规模来看,该行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先优势,上半年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保持市场第一。从收入情况来看,虽然收入受资管新规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该行同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收入总量依然保持市场第一,相对市场总体而言该行受的影响是可控的。
他还指出,上半年该行在推进转型过程中,有序地安排了新规产品的发行。
据其介绍,截止到上半年,该行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产品余额接近四千亿,占全行理财产品余额的17%。
“而且从收益情况来看,我们行符合(资管)新规的理财产品,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整体是优于整个市场的业绩基准的,表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谭炯进一步表示。
谈及未来如何保持资管业务的领先优势,他介绍称,该行主要的考虑是一定要坚持好持续深化大资管的发展战略,努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第一是稳固发展。合理安排老产品的压降,安排好新老产品的有序衔接,包括未来新的发展模式的有序衔接。第二是加快转型,加快推进销售、产品、投研、风控、运行估值、组织架构等等这六大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加强投研驱动,丰富投资策略,积极探索包括股权类、混合类、衍生类以及私募产品在内新的产品布局。第三是进一步防范风险。第四是强化协同。
与此同时,6月6日,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正式在北京亮相,发布六款新规产品。
数据显示,2019年6月末,工银理财总资产161.12亿元,净资产160.81 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81亿元。
“目前工银理财子公司在机构的设立、产品的创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谭炯指出。
他亦进一步透露:“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工银理财和集团资源整合,考虑进一步加快理顺子公司和集团在渠道销售、产品布局、投研、风控、系统运营、考核评价、区域理财、境外发展等八大方面的关系,从而努力发挥好1+1>2的优势,确保工银理财起好步,开好头。其中,我们着重加强投研团队和风控团队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工银理财的市场竞争力、风险控制力、金融创新力,打造全市场知名的工银理财品牌等。”
回应“投资锦州银行”:定价正在等外部审计机构结果
今年7月28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并一致同意批准,该行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工银投资”)出资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受让锦州银行的内资股股份。工银投资近日与相关股份出让方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截至公告发布日,工银投资受让的股份数占锦州银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0.82%。
对此,谷澍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投资入股锦州银行,我们遵循了两条原则:一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出资;二是不确定性要可控。”
“从价格和估值来看,此次工行受让的股份占锦州银行普通股股份的10.82%。这个价格一是要将外部审计机构最新一期的审计结果作为基数;二要在这个基数之上,参照与锦州银行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对价格进行重估修正;三是还要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我们的出资价格。目前,我们正在等待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他坦言。
谈及投资不确定性要可控,谷澍解释称,“本次投资上限为30亿人民币,对工行集团的影响较小。”另外,此次投资由工银投资出资,与母行风险是隔离,且工银投资以往在非银行领域的其它企业方面做过多笔类似的入股投资。
同时,锦州银行日前还迎来全新高管团队。其中,包括工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魏学坤、工行辽宁分行副行长郭文峰等4人加入锦州银行。
“在人员方面,锦州银行对外公布任命的魏学坤等4名具有工行履历的新管理层,是锦州银行根据公司治理需要,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目前(他们)正在和工行办理离职手续。” 谷澍透露。
关于后续投资计划,他则表示,“锦州银行在本次交易后会维持独立的公司治理体系,未来是否进行增资是由锦州银行董事会决定的,目前我们没有要披露的消息。”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