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全球 公募基金排队热衷“出海”汇添富第二家香港子公司待批
见习记者 刘超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同时,拓展海外业务布局全球市场也成为基金公司等机构的迫切需求。今年以来,除了申报QDII业务资格明显提速外,建信基金、鹏华基金、汇添富等基金公司还纷纷申请香港子公司资格。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继2011年成立香港子公司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后,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添富基金”)再次向证监会申请设立第二家香港子公司。据悉,其目前正处于“受理补正”阶段。至此,汇添富基金美国子公司、第二家香港子公司正同步等待审批。
基金公司“出海”意愿强烈,其实也符合监管层的政策导向。不仅让外资走进来,也要让内资走出去。“海外监管要求更严格,违法违规成本更高。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更需要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准备。”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汇添富港、美子公司同步待批
根据证监会信息,汇添富基金于2019年4月17日提交申请材料,目前正处于“受理补正”阶段,补正日期为2019年4月24日。
事实上,待审批的前海开源基金2015年就申请设立香港子公司,但仍然处于“第一次反馈意见”阶段,干等了4年,进展“龟速”;而中欧基金在短短3个月内就进入审查阶段,于2019年1月22日收到第一次反馈意见。相比之下,汇添富基金进展很快。
源自:证监会官网(2019年6月27日)
前不久,市场上传出汇添富设立美国子公司的计划。6月20日,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汇添富在美国设立子公司的计划正等待监管机构的审批。
据张晖的描述,设立美国子公司,目的是投资海外的中国概念资产,并帮助当地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
美国子公司和第二家香港子公司同步进入审批阶段,汇添富基金“走出去”的意愿似乎十分强烈。
对于二度申请香港子公司相关事宜及美国子公司的审批新进展,汇添富基金相关人士6月27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尚不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
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越来越迫切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金融企业积极走向海外,正符合监管层的导向和预期。
中国在金融市场开放上已是成果斐然。包括沪深港通、沪伦通、中日ETF互换,MSCI、富时罗素指数纳A,以贝莱德、桥水为代表的外资设立中国子公司等等。
2019年6月13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QFII、RQFII的规则正在修改,更便于境外投资者以QFII和RQFII的形式投资中国。根据证监会和外汇局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5月,共有309家、239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RQFII资格。截至到2019年5月31日,QFII、RQFII累计审批额度分别为1057.96亿美元、6773.22亿元人民币。
监管层一方面积极促进外资进入中国,一方面也鼓励内资走向海外。“今天中国企业已经走到全球去运作,中国金融服务也要跟着中国企业到全球去,这方面我们稍微落后一点。中国金融企业怎么到全球布局,这个问题会越来越迫切,现在到破局的时候了。”方星海曾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走出去”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也考验企业能力。“走出去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打开企业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借鉴外资的成熟管理经验发展企业,充分拥抱全球化趋势。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直接考验企业的风控能力以及危机应对意识。”郭施亮如是说。
“出海”风险大 巨亏警报拉响
汇添富并非第一家“出海”的公司,中金公司两年前就曾“试水”。 2017年11月份,中国外交部曾敦促美国推动中金公司独立在美申请金融业务牌照的进程。2018年4月28日,有消息称中金公司已获得美国全国期货协会(NFA)的监管牌照(NFA ID:0513339)。《华夏时报》记者向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致函核实此事,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官方回复。
而在2018年1月,蚂蚁金服曾计划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但未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最后以失败告终。蚂蚁金服为此还损失3000万美元“分手费”。
而被视为“出海桥头堡”的香港,也备受证券基金机构的青睐。自2008年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成立香港子公司后,目前已有二十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香港子公司。据悉,易方达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2019年的规模突破600亿元;招商基金子公司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规模约为10亿美元。此外也有特例。受累于香港子公司基金亏损,广发证券2018年合并净利润减少了9.19 亿元,仅实现净利润43亿元,同比下滑49.97%。
“获得海外金融业务牌照,有利于企业打开海外市场、拓展全球业务。但是在海外扩张市场,同样需要迎合海外监管要求。相对而言,海外监管要求更严格,违法违规成本更高。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更需要做好充分风险应对准备,且了解市场,熟悉市场,掌握客户需求,也是未来走出去的关键所在。”郭施亮分析强调。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