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方星海: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更大规模引进境外机构投资

作者:刘超凤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6-14 10:33:52

摘要:上海一直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桥头堡”,而方星海在浦江夜话环节中重点提到了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出现的三个新特点。

方星海: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更大规模引进境外机构投资

见习记者 刘超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2019年1月22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为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方向指引和实现路径。

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再度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咱们国家金融体系的效率,使得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发达,更能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二个目的为了服务于我们国家总体对外战略。”在6月13日晚间举行的浦江夜话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一直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桥头堡”,而方星海在浦江夜话环节中重点提到了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出现的三个新特点。

“一是更大规模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代表的,最近中日ETF通也可以归入这个领域,QFII、RQFII的规则正在修改,更便于境外投资者以QFII和RQFII的形式投资中国。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特别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规模的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大大改善国内投资者的结构,更有利于定价趋向合理,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二是吸引国际上的优秀企业来国内市场融资。国内的资金是充裕的,但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能够吸引一些质量好的国际公司来国内融资,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这对资本市场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服务于当前国家的战略;三是配置全球资产迫在眉睫。中国企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到国外运作,相比一些成熟市场,在这方面我们稍微落后了。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金融企业如何进行全球布局,就尤为迫切,现在正是破局的时候。”方星海指出。

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郑杨则分析了上海金融中心的成果和不足。

郑杨表示,在框架上,上海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与纽约、伦敦一样,上海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所有的主要要素。在功能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投融资功能在逐步完善,但在核心功能,也就是对货币定价的功能上,上海整体上尚缺乏足够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在金融环境上,金融法治环境在持续优化。

“与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的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郑杨称。

而对于如何提升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郑杨表示,关键在于重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坚持一个核心,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个核心是要继续把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作为我们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三个“更加注重”是更加注重开放引领,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建设全球金融科技的创新体系;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加强金融营商环境的建设。

“因为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中国市场的资本化率大概是GDP的20%至30%。如果中国保持现有的开放速度,12年至15年之后,资本化率最多可达GDP的2.5倍至3倍,上海整个市场预计会达到800-100万亿美元。”对于投资中国市场,摩根大通亚太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冠昇(Nicolas AGUZIN)如此表示。

欧冠昇认为,上海金融市场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具备自身优势,市场的资本化和市值在不断攀升,继而吸引优秀的企业和投资者。

“若要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需从两大方面发力。一是亟需培养一大批既懂国内业务、又懂国际业务的监管高端专才,这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石;二是进一步提高上海金融、社会领域的法治化水平,通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流入,切实维护上海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著名经济学家、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