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人大国发院“全媒体时代的智库建设与战略传播”圆桌论坛提出重要主张

作者:紫金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5-16 07:38:49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5月15日举行的“全媒体时代的智库建设与战略传播”圆桌论坛提出,中国智库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以人才为核心提升思想创新力,通过有效运用全媒体提升战略传播效果。

人大国发院“全媒体时代的智库建设与战略传播”圆桌论坛提出重要主张

紫金山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5月15日举行的“全媒体时代的智库建设与战略传播”圆桌论坛提出,中国智库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以人才为核心提升思想创新力,通过有效运用全媒体提升战略传播效果。

该校副校长吴晓球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已经发展成为正在迈向现代化、走向小康、不断开放、越来越自信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极为复杂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于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智库和媒体要站在历史的、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以及中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的高度,客观理性思考,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

WechatIMG281.jpeg

吴晓球强调,要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加强智库的思想创新与战略传播力,使得中国智库真正成为国家思想崛起的核心支撑力量,为全人类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该校国发院执行院长严金明说,近现代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崛起都必然伴随着思想的崛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探索一条史无前例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思想的崛起意义更加重大。

据严金明介绍,人大国发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为研究框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究领域,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整合中国人民大学优质智库研究资源而打造的、独立的非营利实体研究机构。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据了解,“智库发展与舆论传播”圆桌论坛是人大国发院主办的系列论坛,也是国发院的重点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邀请业界及学界的专家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智库在思想创新和战略传播领域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WechatIMG282.jpeg

人大国发院副院长王莉丽博士在主持本次论坛圆桌讨论环节时说,智库作为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机构、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其核心功能是进行政策与战略研究,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战略传播。当前中国正处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上,智库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全球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智库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参事室、军事科学院、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国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网、凤凰网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近20位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上就“中国智库如何提升思想创新能力”、“全媒体时代智库如何做好战略传播”两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WechatIMG283.jpeg

人大国发院之后还向媒体提供了本次研讨的一些内容: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表示,急剧变化的全球大图景和国家发展蓝图在重新定义中国媒体和智库的使命与担当。近几年来,中国智库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 与国家赋予的使命相比,我们的综合能力和本领还不够。中国媒体和智库都需要沉下心来,扎实推进能力建设,形成与我们预期的使命和担当匹配的治理水平;培养人才,大规模提升与国际社会对话和沟通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国家对高端智库的多样性需求与智库研究人员专业研究单一之间的冲突;第二,思想产品产出和应急性需求的不匹配问题;第三,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智库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面临巨大的挑战,跟不上需求。另外,智库战略传播的四个纬度,即决策影响力、学术传播力、社会传播力、国际传播力也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强调,中国智库当前面临着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课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国际影响力支撑。弱国无外交,弱国也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有了话语体系还需要智库支撑,智库是出思想的,有了思想才有内容传播,而思想又是在信息获取和选择基础上再加工生产的。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出来,选择太多,智库学者就面临如何选择信息和去干扰、去噪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勇表示,智库和媒体之间如何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看,过去20年来,我们的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国际舆论场上西强东弱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思想的支撑,这就需要中国智库不断提出创新的思想和概念,让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有思想武器,牢牢锁定舆论议程。另外,中国智库的战略传播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传播者,需要具有全媒体传播能力,并且能够理解智库的政策研究、战略研究思想的传播者。周勇还不忘为该院做个广告:人大新闻学院近年来在新时代传播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

中央党校报刊社副社长杨英杰提出,在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中国智库和媒体都面临着很大挑战。我们的智库、学者和媒体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思想创新。在智库战略传播方面,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提出的概念在国际上得不到有力的回应和认可,这需要我们在传播中,找到与国际社会的契合点和共同点。我们要深入研究到底发出什么声音,怎样发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认为,对于当前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智库不仅要做分析判断还要拿出具体解决方案。智库的战略传播,要加强目标导向,要有配套的传播策略和方案。媒体融合的观点也适用于智库发展与创新,智库的发展要更多依靠新技术与新应用,要更多依靠大数据,要建立大数据库,真正解决跨学科融合的问题。

国务院参事室副司长张立平说,全媒体时代对我们的传播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在传播中要更精准定位,达到理想传播效果。智库的战略传播要明确自己的智库定位,才能更好的与媒体沟通。对于全媒体时代的智库建设,首要还是创新力的问题。智库的创新力来源于自由的思想和批判性思维。作为智库专家学者,要理性、冷静的分析问题,通过扎实的研究和战略分析来说话。另外,思想的创新还需要我们有多学科、跨领域、跨专业人才。

光明日报社评论部主任蔡闯表示,全媒体时代万物互联,全媒体的极大发展让信息传播变得非常容易。今天,新闻工作者缺的不是在新媒体时代就要增加更多新的东西,而是要更多地向新闻业务、新闻本体来回归。媒体和智库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媒体需要智库的创新思想和研究成果,智库需要媒体的舆论传播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要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智库加强联系是增强媒体“四力”的捷径。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强调,智库思想创新应从强调智库研究的独立性、积极挖掘高水平人才、注重调查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智库的战略传播从宏观层面上要树立国家安全观,从微观层面上要建立涵盖广泛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加强智库之间的交流与成果共享,同时要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增进新时代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国际共识,增进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中国智库在全媒体建设方面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加强:打造具有标识度的品牌和核心意见领袖;帮助民众形成相对统一的认知框架;提升话语引领的作用。在目前这样一种传播生态,我们要摒弃人云亦云、不知所云的传播误区,用媒体化思维、传播思路来让中国智库建设提升更高的水平。

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认为,智库战略传播的出发点是要维护国家利益。智库与媒体之间,可以紧密合作、相互裨益。当前,中国智库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媒体运营,不断提升传播力,通过战略传播形成自身的智库品牌。另外,媒体在智库化建设方面也具有自身优势,凤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冲突的背后实质,认为这其实是双方智库的思想之战,是一场隐形的但却实实在在的竞争。这场竞争是以思想产品为载体,媒体方式为手段,服务决策为目标,国际话语权争夺为主要平台。他还认为,在全媒体时代,中国智库的全媒体建设已经起步,但整体效果只是刚刚显现,靠智库自身来引导社会舆论仍很难做到。加强智库建设首先要加强人才建设,要深化改革,要有容错精神。

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认为,在军事、国家安全领域,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对抗愈演愈烈,对此,智库和媒体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在对内和对外传播中进行不同的内容选择与议题设置。要考虑不同的受众和传播目的进行战略传播的设计。要适当增加透明度,注意战略传播的平衡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旭峰说,社交媒体的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传播方式,当前大量智库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去管理和运营自己的媒体传播。传播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核心是影响,影响的核心是说服。中国智库要扩大传播和提升影响力,很重要一点还是提高研究能力和思想创新力。

据有关资料,人大国发院正式成立于2013年6月,是中国人民大学整合学校智识资源重点打造的新型特色智库,自成立以来,人大国发院在思想创新、咨政启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绩,于2015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单位,在2018年初颁布的“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首位,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影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