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张俊伟:县域财政运行困难标志着我国经济转型进入后半程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07 20:41:55

摘要: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俊伟研究员指出,县域财政实际运行情况比较困难,原因是其债务规模比统计数字显示的大,而实际偿还能力比统计数据显示的要小。

张俊伟:县域财政运行困难标志着我国经济转型进入后半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1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果发布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在北京举行。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俊伟研究员指出,县域财政实际运行情况比较困难,原因是其债务规模比统计数字显示的大,而实际偿还能力比统计数据显示的要小。

在张俊伟看来,以本世纪前十年为代表,带来增长奇迹的“中国模式”主要由三个支柱组成:首先是中国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这是一个投资相对活跃,经济增速较高的时期;其次是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拓展了发展空间。加入WTO后,中国承接了大量的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对国外出口快速增长;2003年到2007年是我国净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净出口”充分发挥了增长发动机的作用;最后是活跃的地方政府投融资。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和探索,地方政府找到了新的经济角色定位,于是“土地财政”流行开来,许多地方甚至以土地收入为依托举借大量债务。以“土地财政”为依托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竞争使地方政府成为了经济体系中活跃的角色。

2010年后,上述支柱陆续发生变化。首先,经济发展阶段变了。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我国自2010年起整体步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伴随着这个变化,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资源在行业间、企业间快速流动,经济社会风险也因此有所增加;其次,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国际市场收缩,导致净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2016年,净出口下降甚至拖累我国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现在,地方政府投融资也迎来了变化的拐点。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受土地财政和举债空间两个因素的制约。从前者看,现在房地产调控持续加强,市场预期已经发生改变,土地财政已难以为继。从后者看,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县级政府债务压力很大,进一步举债空间十分有限。出现上述局面,一方面是债务规模被低估,实际债务规模大大超出数据统计;另一方面,县级政府财政严重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县级政府自有财力薄弱,偿债能力被高估。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逐渐熄火,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挤压致使外贸顺差进一步压缩,我国经济也将再次迎来经济增速的明显下调。我国经济从两位数的“奇迹式增长”向“常态式增长”的转型,也将由此转入后半程。

张俊伟还指出,人民日报曾在2年前发文指出中国经济走势不是U型和V型,而是L型。如果我们把近年来经济运行稳定在6.7%-7%左右视作L型的“底”,那么在“一横”之后我们看到的必然是一个新的“L型”,两个“L型”连接起来就是“阶梯型”。这个“阶梯形”所描绘的,就是我国经济从“奇迹式增长”向“常态化增长”回归的发展轨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