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去杠杆是引导银行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仲琦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24 09:46:46

摘要:谈到当前的监管形势对廊坊银行的影响,邵丽萍直言:“第一个是积极的影响,第二个是对经营来讲是深刻的变化。”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仲琦 冉学东 北京报道

邵丽萍是“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中小银行挑战与思考”圆桌讨论中唯一的女银行家,看上去知性、典雅。

在谈到廊坊银行的发展时,这位引人注目的女银行家却快人快语,为廊坊银行做出精准的定位,并勾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邵丽萍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京津冀区域内有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银行。具体的说就是定位在京津冀,做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但不追求规模,追求各个方面平衡,未来将廊坊银行打造成中国中小精品银行典范。”

谈到当前的监管形势对廊坊银行的影响,邵丽萍直言:“第一个是积极的影响,第二个是对经营来讲是深刻的变化。”

邵丽萍认为,强监管、去杠杆是引导银行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小银行大力发展同业、投资等资产驱动模式彻底终结,受表外压缩和回表影响,剔除5大行后,20家上市银行中11家银行贷款规模持续上升,增速下降9家。降杠杆使14家上市银行规模下降,但是真正贷款增速下降9家。政策对规模扩张起到制约作用,在结构上看不是全面收缩,是有保有压,因此可以说政策是积极的。

但同时,对于银行经营者来讲,经营策略和方向确实有一些深刻反思和深刻变化。廊坊银行借这个契机深入推动三个重塑,第一个是资产负债表的重塑。从规模增长转向结构优化,业务表外发展转向表内发展,公司业务为主转向重视零售,全国拓展更户转向精耕本地客户,这个转变是深刻的。这是廊坊银行做新三年战略的前提。第二是动力重塑,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过去廊坊银行比较重视项目方面的业务,现在更多转向企业和个人客户。从项目转向客户,这也是一个深刻的转型。第三个是管理体系的重塑,廊坊银行从之前强调获取利润、追求速度和效率转向稳健安全,这是高质量银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我觉得这是对廊坊银行影响比较深刻的,对新的战略规划也有指导性的改变,应该说这三个重塑让廊坊银行近年在发展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邵丽萍分析说。

邵丽萍总结认为,第一,三个重塑让廊坊银行始终保持对市场高度敏感度。比如2014年以来发展票据市场和同业市场,众多中小银行抓住了发展大环境。廊坊银行当时也投身其中,壮大发展。“但是我们进得快出得也快,2016年市场有变化的时候,我们已经在2015年退出了。银行同业我们也是提前退出,后续压杠杆过程当中我们基本上没有陷进漩涡里。”

第二,始终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京津冀前几年更多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京津冀周边拆迁、雄安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基础基本都是实体经济客户,但是因为中小银行贷款规模限制比较大,所以大部分还是利用过去同业的渠道,把这些业务做起来,表面看同业规模大,但是实际上还是真正投的实体经济。

第三,始终敬畏监管积极整改。监管的三三四规定,2017年开始各家银行经历自我审视、自查、接受监管检查,廊坊银行基本风险可控,监管对此也表示认可。

对于廊坊银行发展战略,邵丽萍将其定位于区域深耕。

“因为我们这个区域在京津冀,并于雄安相邻,我们研究战略抓住两个机会,一个是政策机会,在几年之内都会分享到它的红利;另一个是行业机会,深入开展普惠金融和小微业务。”邵丽萍说。

在开展金融科技方面,邵丽萍介绍说,廊坊银行现在一方面成立金融科技部,完善线下业务渠道。另一方面设立创新工场,做场景业务、场景服务。“比如我们做的健康卡,我们银行和医保局合作以后,给廊坊的450万客户人手发一张,那么一下子就有450万客户,目前今年已经有200万客户办完了手续。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拓展,健康卡不但可以去医院看病,而且线下拓展药店、保险、报销,都可以在卡上做结算、做理财。”邵丽萍信心十足地说,“这几个板块是未来京津冀一些中小银行打造区域精品银行的核心,更是廊坊银行发展的目标。”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