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连平:要关注银行不良率背后隐藏的风险

作者:王仲琦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23 17:34:58

摘要:8月23日,连平在“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呼吁,监管部门应该推动行业组织、协会把不良资产行业做起来,这有助于缓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减少银行压力。

连平:要关注银行不良率背后隐藏的风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仲琦 冉学东 北京报道

随着去杠杆的逐步推进,部分潜在的经济风险正在暴露在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里。不过,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不良资产行业确是一个非常值得加以推动和发展的子行业。

8月23日,连平在“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呼吁,监管部门应该推动行业组织、协会把不良资产行业做起来,这有助于缓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减少银行压力。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8月13日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为1.96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上季度末上升0.12个百分点。

从各组成部分来看,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明显,由一季度末的3.26%上升到二季度末的4.29%。与之相比,二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升高拉高了整体数据。

对于二季度银行业不良率的变化情况,连平认为,监管的认定标准发生变化是导致银行不良率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连平表示:“监管部门把逾期90天以上的资产均认定为不良,而原来认定为关注类贷款,现在也剥离出来放到不良当中。从数据可以看出,关注类贷款的比例下降了0.14%,但是不良率上升了0.12%,这就说明这一大块资产被挪到了不良了。“因此,在连平看来,银行不良率总体来看还比较平稳,但是也要特别关注其背后隐藏的一系列风险。

连平此前也强调,从长期来看,“企业部门去杠杆”有助于缓解信用风险。一方面,银行加大核销力度,通过核销不良贷款以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同时有效化解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投贷联动”、“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从根本上建立降低企业杠杆率、创新企业融资渠道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减少银行不良贷款,化解信用风险的目的。

目前银行不良资产每年处置规模都达到好几万亿,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何把不良资产行业推动起来显得尤为重要。连平认为,目前不良资产也可以说是金融类的一个子行业,和很多金融机构都有关系,包括银行本身的资产管理公司、中介机构等等,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加以推动和发展的子行业。

因此,连平呼吁,监管部门应该积极推动行业组织、协会等部门,把不良资产行业做大做强,挖掘出不良资产的价值,这不但有助于缓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高企的情况,同时也能减少银行业的压力。

另外,连平在会上还指出,从全球来看我国杠杆状况属于中等偏高水平。

连平表示,稳杠杆当中非常重要的是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的杠杆,地方政府的杠杆,在最近这一年多来的调整当中,相关数据显现出这方面的情况都已经稳下来的。目前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国经济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能够把杠杆稳住,说明此前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的举措起到了作用,这也是当前政策比较合理的一面。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