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亩土豆如何年收入千万 老孟比县长还有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22 17:18:2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仲琦 冉学东 张家口报道
老孟是一名地道的农民,在河北省沽源县中了半辈子土豆。他面色黝黑,头发有些凌乱,如果他在田里抡起锄头,看上去和其他农民没有什么分别。但现在老孟已经不用下田抡锄头了。由于不经常干重活,老孟手掌上以前磨出的茧子都快退干净了。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孟在沽源县可以说比县长还有名。再过半个月,老孟种植基地里5000亩土豆就可以收获了。聊起土豆,老孟不大的眼睛闪着精光。他一边在手机计算器上按着数字,一边对记者说:“我这一亩地挣2000块钱不成问题,5000亩能挣多少钱?看看,这么多零。”
1000万!是的,老孟种土豆一年能挣1000万。让人难以置信。
老孟对此却胸有成竹,他自信地说:“这几年我通过农机融资租赁,农用机械的种类越来越全,从当初人工种植到现在全程机械化种植,种植规模从开始300亩发展到现在5000亩。”
老孟比县长还有名当然不是因为他种土豆一年能挣1000万,而是老孟将农机融资租赁这件事带到了整个沽源县。从2013年开始,通过老孟成立的农机公司与宜信普惠融资租赁合作,沽源县农户购置农机的融资额度超过2000万元,让更多的农民用上了自动化农用机械。
小土豆背后的大金融
沽源县地处河北省北部,闪电河上游,隶属于张家口市,东邻承德市丰宁县,南与张家口市赤城、崇礼县接壤,西与张北、康保两县相连,北与内蒙古太仆寺旗、正兰旗、多伦县毗邻。沽源全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气候属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日照时数最长3246小时,最短2616小时,年降水量426毫米,无霜期日数117天。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土豆的种植生产。沽源县是区域土豆生产的核心区,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商品薯最佳产区之一。2013年,经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审,河北省张家口沽源县被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
老孟今年种植的5000亩土豆长势十分良好,“土豆能长这么好,一方面是我们选用的品种好,另一方面就得益于全程机械化。这些优质的农机大部分来自宜信普惠融资租赁的合作项目。没想到自己和土豆打了半辈子交道,现在竟然搞起了金融服务”。
说起土豆生产全程机械化,老孟迫不及待的领着记者去田里欣赏他的“宝贝们”。老孟的这片土豆田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只见大型指针型喷灌机横跨整个田地,犹如一条长龙。老孟告诉记者,一架指针型喷灌机大约能覆盖周边50米作业,这片地里的指针型喷灌机由五架喷灌机连接而成。一架指针型喷灌机大约4万多,这五台就需要20多万。除了横跨在田里的庞然大物外,令孟金龙骄傲的机器当属今年新购置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这台凯斯1404拖拉机安装了自动导航无人驾驶系统。采用北斗导航,我们就可以设定拖拉机的作业轨迹,以确保播种等环节的精确性。”
“我们这耕地面积大,用的基本上都是大型机械。比如播种,我采用的是4行播种机,一天至少能播种120亩地,我有2台播种机,5000亩地只需要播20多天。”孟金龙说。播种、植保、杀秧、收获,老孟用的全都是最新最高效的机械。
据老孟介绍,通过与宜信普惠融资租赁合作,像他一样的农户在购买农机时,自己最少只需要交30%的首付,剩下的部分在三年内还清就可以,大大降低了资金压力。
“我们全县是2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大约是20万,现有在册耕地是123万亩,人均耕地是6亩多,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大。加上这些年农村劳动力减少,像老孟这样的种植大户获得的流转土地越来越多,所以必须要依靠全程机械化。”沽源县农业局技术人员郭明告诉记者,“在沽源各大种植园区,土豆从种到收已经全部实行了机械化”。
融资租赁空间广阔
2017年,全国融资租赁业继续呈稳健发展态势,企业数量、注册资金和业务总量,同比都在稳步增长。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购海外的公司)总数约为8580家,较上年底的7136家,定比增长20.2%;行业注册资金约合30804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20.5%。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杨海田认为,实际企业数量增长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直接贡献。融资租赁合同余额指标才是衡量整个行业的社会贡献。据介绍,2017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6万亿,比上年增长了15%。
虽然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和合同余额都在增长,但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逾3万亿元,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生产。
对此,中农普惠副总经理周昕分析,农民贷款难,其原因主要为,传统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农村业务依赖于物理网点,风控要求抵押物或联保,导致成本极高,门槛也高,很多农户不符合要求。
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会长杨钢看来,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产融结合的特点是与生俱来就是融资租赁的基因。资产的所有权属于融资租赁公司,租赁期满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这个特点为资金融通、资产流通和资产风险管理提供了空间,因而成就了产融结合天然载体。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执行秘书长陈士林认为,在农村无论是耕种还是畜牧,机械设备都是最大的投入。一般设备投入都需数十万元,想用积蓄买农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通过金融机构三户联保、五户联保等模式,每户贷款数万元,对于数十万的农机也是杯水车薪,更别提规模化养殖。融资租赁业务期限灵活且开展方便,在服务“三农”方面有天然优势。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下沉,将有效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未来还有广阔空间。
对于融资租赁如何服务“三农的问题,宜信公司CEO唐宁表示,“三农”业务一定要做到“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这样的“毛细血管”能够把金融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众多的合作机构一起运行,能避免成本过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