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率26.28% 山西侯马农商行寒冬来临?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19 18:39:2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仲琦 冉学东 北京报道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近期因为河南修武农商行20.74%的不良贷款率而大跌眼镜的人们这次要跌掉下巴了,山西侯马农村商业银行(下称“侯马农商行”)年报显示,该行2017年不良贷款率达到26.28%,资本充足率仅为1.98%,拨备覆盖率只有33.5%。
侯马农商行的年报数据可谓触目惊心。对此,侯马农商行认为,未达到监管指标要求是由于经济下行影响,导致贷款风险增加造成的。
而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却有不同的看法。“侯马农商行的核心问题是信用风险管控不到位,非预期损失大量过快暴露,导致监管指标迅速恶化。”该名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该行积重难返,恐怕不大量注入资本,短期内也难以扭转颓势。
财务指标俯冲式下落
侯马农商行成立于2011年12月26日。目前下辖1个营业部、20个支行、5个分理处。
报告期末,注册资本63000万元,股份总数63000万股。该行股权较为分散,其中企业法人股13户,持有35758.5万股,占总股份的56.76%;非职工自然人108户,持有14975.14万股,占总股份的23.77%;职工自然人457户,持有12266.36万股,占总股份的19.47%。
侯马农商行2017年年报显示, 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1065303.47万元,较年初增加111221.15万元,增幅11.65%。各项贷款余额548213.26万元,较年初减少6882.2万元,降幅1.24%;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80634.02万元,较年初减少4291.56万元,降幅0.8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96305.88万元,较年初增加9262.25万元,增幅2.39%。各项存款余额661947.17万元,较年初增长1158.88万元,增幅0.18%。
从年报看,侯马农商行多项指标从2016年开始迅速恶化。该行2014年和2015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7%和2.99%,到了2016年竟飙升到惊人的28.34%,2017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也达到26.28%,处于历史高位。2017年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98%,远低于监管要求,其中该行2014年和2015年资本充足率为17.13%和13.13%,处于正常范围,但随后的2016年和2017年就骤降到2.15%和1.98%;该行2016年和2017年拨备覆盖率跳水至34.1%和33.5%,均低于150%的监管要求;近两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26.05%和24.51%,同样远高于10%的标准值。
在经营效益方面,侯马农商行2017年实现各项收入49590.25万元、利润总额6013.77万元、净利润4510.33万元,分别较2016年减少23771.73万元、9289.70万元、6967.27万元,降幅分别为32.40%、60.70%和60.70%,每股收益 0.07元,每股净资产2.00元。
通过年报数据可以看出,侯马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市长挂帅清收欠款
不良贷款已成为制约侯马农商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存在着潜在的风险隐患。
日前,侯马农商行召开清收处置隐性不良贷款推进会,会议由侯马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九生主持。结合侯马农商行当前严峻形势,重点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进行部署,坚持先清收处置后入账反映、坚持入账必须严肃问责的原则,确保认识到位、行动到位、落实到位,积极稳妥实现保资产、降损失、化风险。
为优化信用环境,建设诚信侯马,持续推进侯马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营造清收处置氛围,切实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落到实处。侯马农商行联合侯马市清收处置侯马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领导组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贷风暴”系列活动。侯马农商行清贷队伍和侯马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交通局等部门共4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王九生强调,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出重拳、破防线,要联合发力、联合作战、联合督导,打一场声势浩大、旗帜鲜明的清收硬仗。
其实侯马农商行所在地政府去年已经开始了清收工作。去年9月,山西省侯马市召开处置侯马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会议,成立清收处置侯马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协调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段慧刚担任。
公开资料显示,这次专项行动要求,侯马农商行所有不良贷款做到应收尽收。对四类贷款重点清收和集中处置,侯马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农村党员干部及其家属,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家属,逾期拖欠侯马农商行贷款和为他人担保逾期未还的贷款,2012年1月1日以后立案的且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涉诉类贷款;恶意逃废侯马农商行债务的拖欠贷款;改制企业的不良贷款。
对于个别农商行一路走弱的经营数据,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农商行一方面应该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防范“前清后增”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农商行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支持、加大清收力度的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尝试不良贷款转让、信贷收益权转让等创新手段,加强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非银机构等合作,丰富不良贷款的处置手段,提升处置效率。
据介绍,从短期来看,农商行发展面临的最大压力即为相对落后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当前风险环境的不匹配。其表现即是不良贷款高企,并拖累盈利能力增长,对其经营稳定性带来较大冲击。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导致净息差逐步收窄、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等均对农商行传统优势的存贷款业务带来不利影响。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农商行仍面临着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公司治理缺陷、风险管理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仍是农商行需要解决的难题。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