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协副会长钟蓉萨:基金行业也要全面强化金融科技相应的业务合规和风险监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冉学东 北京报道
中国当前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迈入了领先地位。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产业链条企业超过5700家,且预计到2020年,金融科技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0%,规模会超过10万亿。
6月19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2018蚂蚁财富伙伴大会”上指出,金融科技激活了资产管理行业。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投资者的行为和传统金融服务的路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科技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支付清算、资产管理、智能投顾、交易结算等金融领域。全球的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都在大力地推动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她坦言。
不过,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
“金融服务领域创新推动行业变革,带来发展新机遇。但是金融创新往往也伴随风险,金融科技除了自身的特征所带来的技术风险、合规风险以外,由特定对象上升至非特定对象的服务形式,也提升了运营的风险。从系统性层面来看,金融科技增加了机构间关联性和金融体系复杂性,加深了金融业科技企业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之间的融合,加强了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趋同性,提高了风险在机构之间各体系间的传导可能性,甚至会带来市场共振,引至风险顺周期变化。” 钟蓉萨表示。
她还进一步指出,过去几年,金融科技推动大资管行业的创新,更多是一些边界的创新。很多机构是踩着监管的边界,往往是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持牌机构不能做的事。
实际上,全球主要国家的监管机构都在不断地探索金融科技的监管范围。比如美国金融监管局明确,金融科技不论是以任何形式出现,都应该按照金融的本质和所设计的金融业务,纳入现有金融监管体现,实行功能监管。英国采取的是沙盒监管的模式,首要是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这个前提下,鼓励和促进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交付机制的创新等等。
“金融科技的参与者的涌现,将会影响监管者的监管范围,监管者在实施监管时,要面临投资者保护,监管公平、市场稳定等诸多的挑战。”钟蓉萨表示,“我们中国的金融科技也应当积极地探索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尺度和方法,既促进真正的业务创新,又有效地落实监管,切实地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
她进一步坦言,基金行业在应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增强智能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牢固地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强化金融科技相应的业务合规和风险监控,建立业务防火墙,来评估可能引发的业务风险,避免合规的空白,包括交易所、登记公司等这些金融基础设施,也要来防范信息技术的安全稳定运营。
此外,钟蓉萨还表示,“我一直在推动我们行业推动养老金的制度体系,未来能够为老百姓养老做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推动公募基金更好地参与这些事情。”
为什么基金业协会来推动养老体系?
“还是希望基金行业在国家的养老体系里,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公募基金有一个非常好的健全的制度体系,因为它的透明和双重受托,还有一个是基金产品的治理,每一支产品都是单独计价,净值化管理。” 钟蓉萨表示,“由于我们的门槛低、多样化、运作规范、流动性好、操作方便,确确实实是养老金或者是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我们为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都已经发挥了非常主力的作用,未来如何能够借鉴国际经验,公募基金如何为养老金做好服务,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她还表示,“除了原来传统银行渠道以外,现在也非常愿意跟互联网的平台来合作,让大家去做好投资者教育,让老百姓更好地用直达的方式,去接触我们的产品。“ 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还是银行,过去都是以卖产品为主。未来如何能够从卖方顾问变成买方顾问,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为老百姓的生命周期,替他们打理好他们的财富。
钟蓉萨最后亦指出,“总体来讲,希望我们的行业能够回归到理财的服务本源,提升金融的专业能力,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前中后台的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提升服务,在投前能够应用互联网的场景,优化QIC的过程,实现投资的千人千面,同时可以在有效引入在线流量,渗透投资者教育,在投中能融合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技术,发挥数据存储和处理的优势,提高投资者的体验。在投后落实持续的跟踪服务,贯彻投资者的生命周期。”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