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上海出租车业世博前“并流”

作者:赵岩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8 17:06:58

摘要:上海出租车业世博前“并流”

上海出租车业世博前“并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 岩 北京报道

   近日,强生控股(600662)发布公告称,公司以1.43亿元收购了上海新淮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此举也将再次掀起上海出租车行业整合的帷幕,分析人士认为,为迎接世博会期间上海城市内客运市场的需求,上海市出租车行业的整合将在下半年加速推进,预计到明年世博会开幕之前,上海出租车行业将改变目前五大巨头并立的局面。


争做“老大”
    强生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将使得该公司能够进一步响应上海市政府公交新一轮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做大做强城市客运业,提高“强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扩大强生出租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强生出租汽车在行业里的主力军作用。
    据记者了解,目前强生控股拥有约8000辆出租车,在上海出租车市场上的份额约为12%,略低于旗下拥有出租车近9000辆的大众出租,是沪上出租车行业的“第二”。“此前,上海国资改革将以强生控股作为出租车的上市平台传闻已久,此次强生控股收购新的出租车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为打造沪上出租车‘老大’打基础。”业内人士指出。
    目前,沪上五大出租车公司除了大众出租以外,其余4家均为国资委旗下企业,分别是强生控股、海博股份旗下上海海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巴士股份和锦江投资旗下出租车资产。上述五大出租车公司占了上海出租车行业总量70%左右,还有一些中小型出租车公司,总数在4.6万辆左右。
    据记者了解,巴士股份的第二大主营业务出租车资产和汽车租赁目前托管在上海久事公司手里。此前,业界一直认为,这一块出租车资产将会被大股东久事公司注入强生控股。“收购新淮海只能算是小试牛刀,业内对强生控股的预期是何时能够获注巴士出租的资产。”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
    目前,巴士股份拥有5000余辆出租车,一旦两者合并,强生控股将取代拥有近9000辆出租车的大众交通,成为上海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政府主导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沪上多家出租车企业均有异动,不禁让人猜想,该行业的大整合或将到来。
    8月31日,棱光实业董事会决议,计划出售旗下出租车业务。另一家出租车公司海博股份也计划继续扩大出租车业务。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资背景的海博旗下出租车大约有5000辆,本身规模较小,在强生和大众整合预期的压力下,海博将触角伸向了由衡山、百联等18家中型出租车企业共同成立的二线出租领域——蓝色联盟。
    记者同时了解到,棱光实业已计划出售旗下出租车业务。棱光实业方面透露,公司选择在世博会前退出出租车市场,主要是考虑到公司推进主业发展的需要,此外,也是顺应上海出租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上海市国资委加大出租车行业整合的要求。
    “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做大做强上市资产,在上海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出租车行业将迎来新的大整合。”经济学家张良宏对记者表示,上海世博会的交通设施按照客流总规模约7000万人次测算,平均日、高峰日和极端高峰日客流量分别为40万、60万、80万人次。“出租车行业的整合迫在眉睫。”


整合压力
    然而,整合之路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强生出租业务方面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巴士出租车要注入的说法我们已经听了很久了,但现在确实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质性动作,里面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考虑到无形资产的定价等。”
    据该人士介绍,出租车业务板块最有价值的就是车牌。“其实出租车本身无需多少钱,而每一个出租车车牌则需要40万-50万人民币,所以车牌是最值钱的。”而据记者了解,巴士股份一共有出租车约6500辆。“当时评估的时候,我们就猜测重组即将到来。据我了解,巴士股份盈利最大的出租车业务的评估价格是30亿元。”
    “现在都是走市场化道路,政府也不能强制公司做出决策。”他同时透露,“巴士股份的股东要是不同意将出租车业务划出去,政府也没办法,所以目前巴士股份和强生控股的出租车业务还是独立的。”
    他同时认为,上海出租车市场上有许多的私营企业,不太可能会按照政府的意愿,接受被并购的安排。“比如说海博出租将并购蓝色联盟,这个难度其实很大,因为蓝色联盟是由衡山、百联等18家拥有出租车数量在200辆到1000辆之间的中型出租车企业共同成立,其中有部分是属于私营性质,要收购必须一家挨一家地去和公司谈,难度很大。”不过他也坦言,如果能够整合蓝色联盟旗下公司,对海博出租车确实有好处。
    事实上,目前五大出租车公司都希望通过并购小公司来壮大自己,蓝色联盟很早就成为考虑对象。“现在上海的出租车总数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要扩充就必须通过并购或联营中小公司,蓝色联盟中的公司规模较大,当然是我们并购的首选。”五大出租车公司中的一位高层人士如此说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