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五大行一季度日均赚31亿 招行等存款增长乏力

作者:朱丹丹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5-04 19:22:51

摘要:5月3日,本报记者统计发现,一季度五大行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总和达2804.45亿元,平均日赚31亿。 其中,农行、中行、建行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均超过5%,分别为5.43%、5.04%、5.43%;工行虽然净利润增速仅为3.98%,但净利润依旧位居五大行首位,高达788.02亿元。

五大行一季度日均赚31亿 招行等存款增长乏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年报披露刚刚结束,一季报又相继出炉。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业绩向好,资产质量改善明显。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总和达2804.45亿元,平均日赚31亿。而宁波、南京、成都、贵阳等十多家中小银行净利润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从归因分析来看,净利润增速回升主要依靠净息差同比改善,其次是资产质量改善带来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少。”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分析指出。

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农行、招行、常熟银行等实现了不良“双降”。比如截至 2018 年3月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1869.5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70.80亿元;不良贷款率 1.68%,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不过,在存款增速方面,国有大行保持稳健,而部分中小银行则出现放缓,存款压力较大。比如吴江银行一季度存款较年初甚至出现负增长。

东吴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则坦言,一季度上市银行存款规模稳定增长 3.75%,大行及深耕当地的城商行有优势,股份行压力较大。“存款竞争加剧,将使上市银行的息差进一步分化。”

五大行一季度日均赚31亿

今年来,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持续改善。

5月3日,本报记者统计发现,一季度五大行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总和达2804.45亿元,平均日赚31亿。 其中,农行、中行、建行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均超过5%,分别为5.43%、5.04%、5.43%;工行虽然净利润增速仅为3.98%,但净利润依旧位居五大行首位,高达788.02亿元。

“在行业发展模式从高速扩张切换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包括工行在内的龙头银行经营优势和估值溢价预计持续存在。” 申万宏源报告指出。

除了国有大行之外,一些中小银行一季度也迎来了开门红,净利润增速甚至保持在两位数,包括宁波、南京、成都、贵阳、杭州等银行。

比如2018年一季度杭州银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7%;宁波银行为28.22亿元,同比增长19.61%;成都银行为10.32亿元,同比增长达20.45%。

“我们预计2018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仍将回升,达到6.4%左右。ROE底部也基本显现,有望维持在12%以上。”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指出,判断净利润增速仍将回升主要是因为:1)资产端重定价叠加严监管背景下,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增强,驱动净息差同比回升;2)资产质量有望保持平稳,而且存量拨备厚实,对净利润增长形成支撑;3)资产规模增速、手续费净收入下行空间减小,不会再严重拖累净利润增速。

国泰君安方面更是坦言,预计息差回升和拨备反哺将成2018年盈利增长核心驱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普遍企稳回升。比如建行息差2.35%,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22个百分点;中行为1.85%,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等等。

“预计2018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季度环比继续提高 2bps 至 1.98%。” 申万宏源银行业分析师谢云霞表示,分类来看,存款基础扎实的四大行和招行将在负债端仍将维持强者恒强的格局,息差季度环比继续提升。而对于过去依赖同业业务的股份行、城商行而言,金融市场短端利率上行随着负债端重定价完成已充分反映在其负债成本中,同时资产负债结构深度调整后高成本同业负债大幅压缩,未来负债成本上行空间有限;资产配置向高收益资产倾斜叠加资产端重定价的持续亦将推进息差步入回升通道。

此外,多数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如2018年一季度,民生、中信、光大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72.17%、187.84%、179.11%,比上年末提高16.56、18.40、20.93个百分点。

谢云霞分析指出,IFRS9新准则实行下,减值计量方法由原先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银行将从股东权益中一次性计提拨备以应对减值计量方法的转变。在其他盈利预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净资产下降、拨备增加将导致 ROE 和拨备覆盖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早在2017年3月31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参照IFRS9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我国企业将逐步开始采用上述新准则。

部分银行存款增长乏力

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银行资产质量继续向好,农行、招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等均实现了不良“双降”。

数据显示,3月末,招行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13%至1.48%;不良贷款余额549亿,较上年末减少24亿;常熟银行不良率为1.08%,较2017年末继续下降0.06%;不良贷款余额8.7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042万元等等。

“2018 年宏观经济稳定复苏,企业盈利改善支撑银行存量资产质量修复这一逻辑仍将延续。”谢云霞早前分析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今年来,不少银行存款增长却依旧乏力。

一季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招行客户存款总额540668.94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0.06%;兴业银行客户存款余额 30895.89 亿元,较期初也仅增长 0.09%;吴江银行的存款总额为701.6亿元,较年初714.6亿元下降13亿元,出现了负增长。

多个银行人士亦向本报记者坦言,存款压力的确比较大。

不过,国有大行存款增速则保持稳健,一季度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幅分布在3.13%到5.08%之间。比如3月末,中行客户存款总额143510.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8%;建行客户存款 168996.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27%。

本报记者还注意到,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靴子落地,保本理财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情况下,多个银行积极发售结构性存款。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 年 3 月,央行公布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接近 8.8 万亿,同比增长约47%。

对此,马婷婷分析指出,资管新规中对“净值化”的要求,或使部分资金回流至银行存款或其他投资渠道。部分银行或提前准备,主动通过发行结构性存款等方式,以防客户流失。

普益标准研究员亦表示,针对市场保本需求,大额存单或结构化存款可作为保本理财替代方式。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银行会在5 月发售大额存单,且大额存单利率相较基准利率上浮 50%以上。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