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不断增长 央行宣布CIPS(二期)全面投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冉学东 北京报道
5月2日,央行宣布在3月26日成功试运行的基础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全面投产,符合要求的直接参与者同步上线。
据了解,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向境内外参与者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设“高速公路”,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截至2018年3月底,CIPS共有31家境内外直接参与者,695家境内外间接参与者,实际业务范围已延伸到148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2015年10月8日,CIPS(一期)顺利投产,重点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和通行作法的整体制度框架和基础性安排,采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实时全额结算模式,支持客户汇款和金融机构汇款等支付业务,较好地满足了全球各主要时区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融资业务等结算要求。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币在全球使用不断扩大。相应地,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不断增长,对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加快建设CIPS(二期),分阶段投产更多功能,并做好相关配套安排,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跨境资金的清算、结算效率,为全球用户的人民币业务提供更为稳健、便捷、灵活、高效的清算结算服务。”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答记者问时表示。
同时,相比较CIPS(一期),CIPS(二期)在功能特点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央行指出,一是运行时间由5×12小时延长至5×24小时+4小时,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二是在实时全额结算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定时净额结算机制,满足参与者的差异化需求,便利跨境电子商务;三是业务模式设计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兼顾可推广可拓展要求,支持多种金融市场业务的资金结算;四是丰富参与者类型,引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类直接参与者;五是系统功能支持境外直接参与者扩容,为引入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做好准备。考虑到CIPS(二期)时序调整后的夜间时段正值欧美金融市场的营业时间,为满足境内外直接参与者夜间调剂流动性的需要,保障支付清算安全,人民银行研究决定银行间货币市场加开夜盘。
央行亦表示,CIPS的建成运行标志着人民币国内/国际支付统筹兼顾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未来,CIPS将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继续升级完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人民币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积极支持金融市场跨境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