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10个月 蓝海银行已获40多家银行近300亿元同业授信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21 13:13:5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冉学东 北京报道
跨界合作俨然已经成为趋势。
4月20日,蓝海银行正式与京东金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这里开启更深层次的合作,涉及产品互嵌、零售金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风控等多个领域。”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表示。
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徐启昌也坦言,将以此次全面合作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携手蓝海银行,为加快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创新模式和产品。
据了解,目前, 京东金融的银行+平台已成功上线蓝海银行相关财富类定期存款产品,近期还将上线期限更灵活的存款产品。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入,以及互联网理财兴起等因素,越来越多的银行面临存款的压力。
来自华创证券的调研报告显示,79%的信贷官表示(2018年)二季度吸储压力进一步上行。分银行类型来看,五大行和城商行吸储压力相对股份行来说小些。53%的五大行信贷官和40%城商行信贷官赞同存款压力在大幅上行。而股份行中有70%信贷官表示吸储压力大幅提升。
建行行长王祖继此前坦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包括理财手段的不断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等等,这样一来,总的储蓄率一定会降低,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提出了新的挑战;还有一个挑战就是互联网跨界竞争。“寻求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永远是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业务。”
当然,在存款压力方面,民营银行也不例外。
一位民营银行高管人士向记者坦言,银行业的规模类的考核主要是存款。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每家银行存款压力都很大,但是民营银行在这方面压力尤其大。比如民营银行有“一行一店”的规则(即民营银行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营业部,不跨区域),这种情况下,靠原来网点方式来获客肯定是不现实的。
由此可见,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如何依托科技手段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更高效便捷地解决互联网渠道获客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作为山东首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在2017年6月29日正式对外营业,距离现在已经过去10个月。
“我们用10个月时间,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民营银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那就是轻资本、交易型、平台化,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类互联网银行。“陈彦表示,截至目前,蓝海银行已经获得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40多家银行近300亿元的同业授信,与国内多家一流的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
据介绍,在上述签约仪式上,蓝海银行还推出了“蓝海交易通”、手机银行APP、智能风控系统等产品,其中,“蓝海交易通”为蓝海银行类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统一品牌,包含海e融供应链金融平台,商贴宝、蓝惠贷、蓝邸贷等拳头产品。
对此,蓝海银行方面也坦言,在传统金融业技术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互联网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普惠金融带来的全民便利,而且还可应用于最具发展前景的供应链金融,实现全面的金融服务提升,同时也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综合服务提供了可靠保证,旨在打造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市场服务;破解了线下传统业务的瓶颈制约,实现了优化直观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为民营银行的创新探路。
徐启昌亦分析指出,个人认为,要走好民营银行的发展之路,需要铺好三块“基石”。第一块“基石”是场景。民营银行可以自建场景,可以合作场景;可以嵌入线上场景,也可以拥抱线下场景。我们相信,不久的未来,场景资源和数量的多少将是银行规模的核心指标。第二块“基石”是数据。大数据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大数据获取;大数据加工(加工成不同的标签和变量,形成客户洞察模型、精准营销模型、信用风控模 型等,类似石化产品的炼化);大数据应用(用于营销获客、反欺诈、授信决 策等,类似于石油产成品最终用来取暖、发电、驱动各种交通工具)。第三块“基石”是科技。“我认为,未来的银行要做到科技驱动,50%的科技人员比例,20%-30%的科技资金投入比例,以及敏捷的产品开发能力,都是缺一不可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