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两岸虽无协议 服贸依然得意

作者:张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08 17:04:28

摘要:两岸未来是由争取人心向背所决定,坐任两岸服务贸易无法获得规范,使其成为地下经济继续运作,只有存心逃漏税款者会额手称庆,而正派经营企业都希望能够顺利进入体制,完成相关工商注册登记成为合法经贸活动。

张竞

4年前台湾此时正值太阳花学运高潮,从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间,为期23天指向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之学潮运动,让两岸此项协议无法落实生效。尽管双方迄今仍无协议,不过跨境服务贸易仍然蓬勃发展,这既让当初绿营的政治算计完全落空,也造成主管机关面对两岸经济互动发展,有无力管控、甚至诱导重大窒碍的风险。这不禁让人感叹,台湾社会到今天为止,仍然未能看出当初此项政治学运,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尽管在人类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是一体两面关系,依循特定法则相互影响;但是经济贸易活动有其既定法则,政治上诸多行政措施,只能发挥相当程度诱引规范与导正功能,亦就是面对经济贸易发展势头,主管机构仅能顺势而为,很难逆势操作,将政治主观之意愿,强加于经济客观之事实。

基于这个道理,当年两岸之所以会费尽功夫,透过磋商谈判订立出服务贸易协议,其实是依据业已存在之跨境贸易活动,试图规范既有事实样态,然后再以合作方式诱导其向正面发展。除能够获得税务稽征基础外,更在实质上让未纳入规范之经济活动获得合法地位,收到双赢结果。

但是当初推动学运者,其实是天真地认为,若是能够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毁弃,就能够阻断双方服务贸易往来。此种倒因为果的想法,其实就是打算以政治手段,粗暴地以锁国手法,去建构欺瞒愚民的社会条件,来达成其政治诉求。

结果两岸服务贸易在缺乏协议的状况下,仍然依循经贸规律发展;当初刻意搅局者,却让主管机关无法藉由协议,获得其应有之政策管控信息;更让税务稽征机关无法据以课征税款与规费。原本可以透过协议摆脱地下经济活动之不利地位,结果到今日仍然还是妾身不明,无法公开招商引资,造成未来发展困扰。

两岸经贸往来必须有其社会条件与经济诱因,只要回想当初曾有两岸地方首长协议,硬是施压航空业者开设出特定直航航线,作为双方施政形象工程,但是很快就因客源不足以支持营运,最后以非常狼狈姿态收场。

对比此种例证,两岸服务贸易能够存活成长,当初不是仰赖双方主管机关之奖励与优惠,而是具有实际能够让交易双方获利之商机。唯有此种产生双赢之诱因,才会让主管机关愿意积极对话讨论,规划出管理控制及借机课税之规范。

正因为双方在服务贸易上各项条件逐渐成熟,所以今年2月底,大陆推出“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后,才会在台湾社会引发积极响应。亦正因民众有此种回应,绿营主政下主管机关,不得不在两周后提出反制措施,大开优惠支票,希望能够挽回颓势。

现在更是祭出禁制手段,希望吓阻中国银行招收台湾在大陆就学青年就业,更可看出所受影响程度。两岸服务贸易有其本身之生机与条件,主管机关从政治上解读此事,而民众与企业却是从经济上考虑商机与前途。其实这就可以看出,双方观点产生重大落差,民之所欲看来并不在主政者心中。

两岸未来是由争取人心向背所决定,坐任两岸服务贸易无法获得规范,使其成为地下经济继续运作,只有存心逃漏税款者会额手称庆,而正派经营企业都希望能够顺利进入体制,完成相关工商注册登记成为合法经贸活动。

当初绿营操作推动学运,至今还不自知其产生多大伤害。当主管机关缺乏依据,无法产生治理功能,自然就无施政绩效,这张丑陋白卷,始作俑者实乃咎由自取。(作者为台湾政论家)(主编王义伟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