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老兵”刘昆掌舵财政部 财税改革按下加速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时隔1年3个月,财政老兵刘昆重回财政系统,带来了改革加速的殷殷期盼。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决定刘昆为财政部部长。
这位科班出身、在财政系统就职多年、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型官员,曾在广东地方财政工作八年;2013年从广东省副省长转任财政部副部长,分管经建司、国库司、监督检查局;2017年1月,刘昆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
有过基层经验,也熟悉财政资金从收支、预算安排到执行、监督等的全流程管理,加上在广东任职时,大力推动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其力推的财政绩效管理评价在国内更是开了先河,是个改革先锋。因此,新任财长的上任,让业界充满期待。
此时,财税体制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税收法定任务紧迫,按照既定的财税改革时间表,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但此时距离2020年的节点仅剩两年多的时间;此次财税改革中,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值得关注,建立完善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是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需要花费大力气理顺;此外,一直相对滞后的央地财政关系改革也亟待加速,前任财政部长肖捷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也曾直言:“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改革,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不过,对刘昆来说,这些并不是突然出现的问题,而是相遇多年的“老对手”。
从2013年财税改革确定方向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2018年我国政府预算收入规模预计超过30万亿元,作为掌管政府“钱袋子”的新一任财长,对刘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过,刘昆显然没有在怕。2016年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中,刘昆担任第四督查组组长,负责对四川和陕西的督查。从督查情况看,一些企业在税费负担方面获得感不强,有一些企业反映负担比较重。刘昆直言不讳的表示,当前税费规则体系比较复杂,制定的底薪成本比较高,行政性收费需要进一步清理;税收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一些优惠政策的可达性不是很高,还需要作一些调整;营改增改革全面推开以来,有些企业的管理没跟上,所以抵扣链条不是很完整等。
2017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请审议《关于2016年中央决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时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昆表示,要把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一些地方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不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违法违规融资的行为,要继续加强监管、依法问责并公开曝光。
对不规范行为态度强硬的刘昆,和高层的改革决心不谋而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十九大报告继续对外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财税改革作为其中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也在加快推进。
按照规划,2018年立法计划中涉及多部财税法,这些多由财政部牵头起草,经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日前,国务院公布立法计划,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车辆购置税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耕地占用税法草案、资源税法草案、预算法实施条例等将在年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时,今年将重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万事俱备,接下来,大胆、敢干、专业的刘昆如何落子,万众期待。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