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华:中法成功继往,更有空间开来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11 00:02:41

摘要:马克龙此次访华赠送给中国领导人一匹枣红马,此行也被形容为“战马外交”。

马克龙访华:中法成功继往,更有空间开来

马克龙夫妇8日抵达西安,参观兵马俑

r6MO-fyqnick2883002.jpg

马克龙赠送给习近平主席的法国共和骑兵队名为Vésuve de Brekka的8岁战马

马晓霖

1月8日至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就任以来首次国事访问,并携带丰盛商贸礼单而归,包括中国购买184架价值180亿美元的空客飞机,中法合资在华建造投资超过100亿欧元的核废料处理厂,中国半年内取消对法国牛肉的禁令,今后两年进口超过20亿欧元的葡萄酒等法国产品。马克龙行前通过媒体呼吁欧盟采取统一立场应对中国崛起,抓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以免承受严重的战略后果。

马克龙是开年中国迎来的第一位外国元首,也是中共十九大闭幕后首位到访的欧盟国家领导人。基于中法两国本身的特殊地缘分量、独特的历史交往和纷乱的现实世界,马克龙成功来访意义重大,不仅意味着新时代双边关系已顺利继往,还将面临更多空间开来,深化和拓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值得期待。

丝路外交:致敬历史交往,看好一带一路

马克龙的中国处女之旅从文化古都西安开始,这一安排延续了法国崇尚历史、法国领导人欣赏中国古老文化的优良传统。马克龙在西安通过密集和图文视频并茂的推特直播,以及众多参观会见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敬意。他不仅高度赞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还公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强调它的开放和世界属性,称“古丝绸之路从来都不仅是中国的……这些路可以共享。如果是路,就不可能是单向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和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德江相继在北京会见马克龙,表明中国对其来访高度重视,也是对中法关系稳定发展的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

法国是西方现代价值体系的发祥地,在世界范围有着独特而颇具影响力的地位,并一直以“光荣独立”而自豪。法国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从而改变了冷战时期的大国格局,着实体现了老一代法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尽管中法国情与政治制度不同,政治分歧也从来不少,但这不妨碍中法从大局考虑维护双边关系和多边合作的基本面,从而形成独特的东西方大国关系。1997年和2004年,法国又率先在西方大国中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次展现了其独立外交的魄力和别具一格的世界观与中国观。

中法建交以来,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广泛合作,在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领域的共识超越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比如双方均重视联合国在世界治理中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单边行为和黩武主义,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地区争端问题,支持推进经济和贸易全球化,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维护核不扩散体系,并主张多元文化和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与平等交往。

法国也是西方对华经贸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双方成果丰硕,合作领域广泛。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四大投资伙伴、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国、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技术引进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五大贸易伙伴。法国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西方重要伙伴和先行者,法国资本、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较早进入中国,并在能源、汽车、航空、通信、化工、水务和医疗等领域投资建立了5000多个项目。法国作为首个向中国输出民用核电技术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核电建设功不可没。而且双方已携手合作开辟第三方市场,树立了中国与西方大国核能合作的典范。中法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也属于起步较早且成果显著的榜样,彼此都获益匪浅。

当然,中法经贸合作与双方的政治、人文交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现在经贸总量相对较小,贸易关系失衡,市场开放度有待拓展等方面。据相关统计,2016年中法贸易额为469.3亿美元,不仅比中英贸易总额相差近300亿美元,而且仅为中德贸易总额的1/4左右。中国虽在法投资三倍于法国在华投资的150多亿美元,但与中国在欧盟其他大国的投资相比,依然有很大拉升空间。

理想伙伴:竞争必然难免,合作空间更大

马克龙本人非常看好中国,也能以平常心看待中法和中欧关系发展,自诩也被誉为新时代的戴高乐。1月9日,马克龙在北京某场演讲中坦率地替中国打抱不平,称“中国一向以来没有怀疑过欧盟,甚至当欧盟以不公正的方法对待中国的时候,中国依然忍辱负重。”此前,马克龙也曾在自传《变革》中呼吁,“我们必须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如果我们能够放弃成见,调整做法,中国对我们来说不但不是威胁,反而是机会。”

马克龙执政大半年,已以干练、强悍的风格初步改变了法国社会经济衰退、精神低迷的面貌,向世界呈现出“法国归来”的新气象。这次访华他同样试图告诉中国:法国回来了,并将搭乘中国和平崛起顺风车,通过竞争与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跨上新台阶。事实上,中法双方的竞争固然存在,但各个领域合作的空间更为广阔。

政治方向,特朗普领导的美国以各种“退圈”方式大行孤立和保守主义,处处凸显美国优先,逃避大国责任。中国和法国作为联合国两大常任理事国,在应对气候恶化、恐怖主义泛滥、核扩散危机、热点地区维和行动、维护国际经济和贸易一体化进程并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都表现出勇于承担责任的共同意愿,尤其在节能减排和防止气候恶化领域,中法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双引擎。

欧盟方向,由于经济危机的加剧和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严重挫折,作为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法国,重新与德国扮演其欧洲统一的双轮驱动角色。中国始终鼓励和支持欧盟推进一体化进程,致力于发展与欧盟成员和欧盟集体的双向关系,巩固和提升中法关系与合作,这不仅有助于扩大法国的政治影响力,也有助于巩固中欧关系并为欧盟团结与统一注入强大东方暖流。

经贸方向,随着法国经济的日渐复苏,双方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在法国的投资领域仅限于能源、汽车、化工、轻工、食品等领域,法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将有更多中国资本和企业落户,进而巩固其经济向好势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投资审查机制的主要倡导者,也是高端技术和军品对华出口的重要保守力量,如果通过行动来搬掉自己放置的绊脚石,将极大提升中国进口法国产品、扩大对法投资,大幅度改变贸易总额不大、贸易失衡和投资领域不宽的现状。

一带一路方向,这将是中法全面合作的蓝海。法国积极响应中国牵头的亚投行并成为首批创始会员,与中国共建英国核电站,均体现其支持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法国是地中海文明圈头号大国,与西亚和非洲有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特别在几十个前殖民地国家或法语国家,法国具有其他大国所不具备的天然联系,包括强大的语言优势、文化影响力、品牌吸引力和管理制度遗产。同时,法国在高科技、环保技术、新能源、核电、航空业乃至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颇有竞争实力,如果与中国联手必然在广阔的第三方市场实现强强联合,取得共建共有和共享的丰硕成果。

一位法国知名专家说过,中国视德国为欧洲的经济伙伴,视法国为防务和外交伙伴。这个评价很形象地勾勒了中法关系不均衡的特点。中法关系继往开来,既要巩固既有优势,维持在外交与安全领域的稳定合作,更要补上短板,提升在经贸与投资领域的发展水平,这个球很大程度在法国半场,在马克龙手中。

马克龙此次访华赠送给中国领导人一匹枣红马,此行也被形容为“战马外交”。马克龙作为新锐领导人已开辟法国政治的龙卷风,如能保持这种锐气和势头,将中法关系中欧关系提升到新境界,进而给各方带来巨大实惠,必将在法国当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名册中获得一席之地。(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