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倒逼规模 创新引领品质 ——融信制胜之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05 22:46:2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蓓 陆肖肖 北京报道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2017年榜单,融信位列房地产综合实力26位。
难得的是,在变化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中,融信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利润率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良好实现了规模与利润的平衡,走的很稳。
在排行榜中,融信虽然尚不能称为“巨头”,但回顾这几年的前行步伐,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高成长性企业。
冲刺快跑 手中有粮
综合近三年来看,融信的业绩一直在以“加速度”提升。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融信不含合营及联营公司,销售额分别为89.49亿、119亿和246亿元,同比增长了33.15%和106.72%。
根据克而瑞最新统计的2017年中国房企新增土地面积排行榜,融信以1303.2万方,排在第15位,在新增土地货值排行榜中,融信以1856亿排在第17位。充足的土地储备,已经助其跃进了房企第一阵营,新增土储排名甚至在众多实力央企之前。这保证了融信未来的增长性,也为其2018年保持50%以上的业绩增幅提供了底气。
融信深知规模的重要性,融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融信布局扩大后,在面对部分城市市场调控的时候,可以灵活改变营销节奏方向,主攻其他的城市,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融信2016年港交所上市以来,2017年即完成了从区域性的开发商到布局全国的转变。
融信的快速全国布局中,一步棋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是与海亮的战略合作。2017年7月,融信中国以28.97亿元战略合作海亮地产35个项目55%的股权,一举获得了近5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布局范围扩宽至中西部地区多个省会城市。立足上海之后仅第二年,融信的全国化格局便已基本清晰。
更值得一提的是,融信的大部分货值分布在“热经济”地区。数据显示,2017年,融信集团新获得的土地重点布局的六大核心城市群: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城市圈、成渝城市圈。
步伐稳健 利润不低
在变化的政策环境与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规模扩张,保持一年的高速增长不难,但每年都保持较高的速率,同时保持较高的利润,就不易了。
公告显示,2017年前11个月,融信中国平均合约售价为21858元/平米。售价高于同级内房股,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融信中国的平均土地成本却仅为8463元/平米,而7月收购海亮的35个项目,合作获地平均成本不足1000元/平米,按土地资质而言,远低于市价。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融信中国的毛利约22.1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71.96%,毛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则在42%,同时净利润也同比上升至11亿元。
79%的负债率在行业内也只算中游水平,这对一家处在上升期的房企来说实属不易。这也反映了融信始终贯彻稳健的财务政策,时刻关注现金流状况,确保资金安全,确保不出现流动性风险。
融信方面表示,融信在房企中负债的情况应该是居中的,我们一直很注重防控风险,所以在负债率上一直控制的很好。
数据显示,2017年6月融信的速动比率为0.81,高于2016年的0.74,这说明融信中国短期偿债能力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融信财务比较稳健,且有能力逆势布局。
全盘把控 招招出奇
融信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招”,是以利润倒逼规模。
融信很清楚,规模可以抗风险,增加资金来源,夯实江湖地位。但利润与规模是一对矛盾体,两者必须达成平衡,否则就很危险。
融信方面坦言,从短期的发展需求来看,规模是第一重要的,但在管理层面上,利润比规模更重要。
在寻求规模和利润的平衡中,融信目前的做法是,控制每个项目的最低利润率,通过加快资金周转来做大蛋糕,提升整个公司的利润总额,而非追求单项目的高利润率。
在经营思路方面,公司坚持利润为先,追求有质量的规模增长。董事会对管理团队的KPI考核时,回款和利润的权重被放在销售规模之前,从而倒逼规模的增长,寻求规模、利润与现金流的平衡。
对利润的追求与对利润率的控制,实现了规模的安全增长。
第二“招”,快周转。
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选择快周转,则意味着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利润。
在拿地和产品打造上,融信有独到的“加速”秘诀。
融信推出了跟投计划:“让员工有小股东和创业者的心态,操盘者的积极性更大,为自己打工,同时,也能调动每一个层级的动力。”融信表示,跟投对成本控制很有帮助,大家对利润的关心也会提高,并且逼着项目做高周转,项目的开发的速度也会提升。
第三“招”,灵活拿地,不拘一格。
在拿地上,融信有自己的战略看法:改变传统一二三四线城市看法,以城市群进行布局,各个城市群内部根据各城市量级打组合拳。
但是现在优质土地越来越稀缺,房企竞争愈发激烈,融信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决策能力“借力”,通过合作、并购、旧城改造等各种方式实现增长。融信分别与绿地、万科、碧桂园、保利等一线房企携手合作,成功验证了轻资产1.0战略合作带来的共赢发展,而与海亮联手,则是再一次在合作道路上探索轻资产2.0模式。
内外兼修 打磨产品
不管市场怎么变化,产品跑赢竞品,那胜出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面临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一切不可预料因素,企业不光需要有应对能力,更需要打磨“内功”,以夯实内在实力。
融信从第一个项目“融信第一城”,到公馆系、世纪系,历经了多次产品升级与迭代,树立了良好口碑,在风格打造上,没有跟风,而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融信表示:“创新是融信的基因,如在福州,还比较流行西班牙或者art deco风格的时候,我们做玻璃幕墙,当时这种外立面在福州比较独特。同样,也是创新和高品质让融信作为外来开发商能在杭州深耕和扎根”。
目前,融信的产品线涵盖高端公寓、别墅、服务式公寓、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多种物业类型,总投资额超5000亿元。
据介绍,融信将会形成几个主力产品系,包括两个住宅体系,公馆系和世纪系。公馆系在地段上偏人文底蕴,或产品上含有古典元素,世纪系多为城市新中心地段,产品以现代风格为主。2018年,融信在上海新江湾、杭州萧山、南京仙林湖、厦门环东海域和广州增城等城市会集中推出世纪系项目。
主力产品系中还包括两个商办体系,融信中心系和城市之窗系。融信中心以甲级写字楼集群为主,城市之窗以分散式办公或酒店式公寓为主。2018年融信在上海虹桥、南京九龙湖和郑州中牟等地将会有几个城市之窗系项目亮相。
融信目前采用准1、准2、磨1、磨2、稳定期、老业主六个节点调研方法,更清晰把握和满足新业主需求。2017年,融信投入千万开展“美丽家园计划”,为交付时间已久的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配套修复服务,改善小区的人居环境。
良性的内部生态体系
融信善于对标和学习,每个季度都有创新会。在千亿目标的驱动下,融信近年加快了吸纳人才的速度,从外部引入了来自百强房企的众多精英和高管。同时,也研发了更为先进的人才发展策略。
“融信是一家包容性很强的企业,向各个对标企业学习,尊重行业优秀人才。并且在融信,看的是能力和态度,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实现理想,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融信员工直言。
业内人士也指出,就短期需求而言,从外部一线房企引入优秀人才可以以最高的效率满足公司对人才诉求;从长远来看,加强内部培养同样重要,内外兼修,是当前竞争阶段房企需求长远且强劲动力的基础。
“不拘一格用人才、与能者共未来,是融信的用人理念。我们现在有1989年出生的事业部总裁、1990年出生的部门总经理,敢于用人是融信的特点。整个团队非常年轻,正是年轻人充满进取、创新精神支撑着融信快速发展。”融信表示。
据了解,明年融信还将通过人才盘点、内部竞聘等措施,进一步着力完善融信各层梯队后备人才的发掘、积累和培养,完善内部人才的任用和发展,打造一个良性的内部生态体系。这不仅是为了公司长远稳定的发展,也是融信对于员工、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承诺。
责任编辑:张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