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否认“钱荒” 称正与八银行洽谈新一轮授信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14 14:34:4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过去两年里海外并购最为激进的中国民营企业海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航集团)和其他一些热衷于购买海外资产的中国企业一样,扩张之路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变得不再顺风顺水。
种种关于“资金链紧张”的传言之下,海航集团被迫开始主动释放一些姿态来显示其在财务上仍处在健康的状况之中,其中就包括政府与银行的背书。
12月13日,海航集团发布消息表示,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八家国内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驻海南省的主要负责人正在与之洽谈2018年授信合作事宜。
“参与授信洽谈的各大金融机构负责人均表示,海航集团在海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并且各项业务发展良好。”在《华夏时报》记者收到的海航集团官方新闻稿中,这样描述了此次洽谈的基调。
从过去几年间横跨航空、酒店、旅游、物流、信息技术乃至银行等多个行业的并购中,根据公开发布的交易金额估算,海航集团至少投入了四百亿美元进行收购,并使得自己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的地位一跃升至170位。
但自从中国政府今年开始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行更为严格的管控,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开始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这些热衷于海外并购的企业身上,原本较为顺畅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流转便开始显现出一些问题。
最为显著的迹象是海航集团旗下企业开始寻求发型短期债券融资,但这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融资成本的大幅度攀升,从而更加加大了外界对于这家企业债务情况的担忧。
在种种关于清欠、信贷收紧以及拖欠款项的传言中,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谭向东更是前所未有地在一次公开的发言中提到将考虑出售一部分资产以顺应国家对于海外投资政策方向的要求,这对于一直有意将自身在财富500强排名中提升更多的海航集团而言显然也是个艰难的决定。
但在为一些资产找到买主之前,融资渠道的顺畅是海航集团能否安然度过此次危机的最关键因素,而决定这个因素的关键则是政府的态度。
目前看来,海航集团总部所在地海南省似乎决定帮助这个本地最大企业渡过难关。海航集团在发给记者的新闻稿中提到,当地官员在这次与银行的会谈中提出要“全面落实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关于‘海航好,海南好;海南好,海航更好’指示精神,继续全力支持海航集团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而在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12月10日发布的名为《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近期发展情况的说明》(下称说明)函中,海航集团表示多个地方政府都对海航集团发展表示认可和继续合作的意向,其中包括“12月3日陕西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在西安会见了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一行,希望进一步深化双方务实合作;11月29日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调研海航集团,肯定海航在海南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及成就;此前天津市、舟山市等地方政府领导也带队前往海航集团调研并达成战略合作或意向。”
在“说明”中,海航集团表示,一些自媒体平台在近期散布其关于贷款及银行合作情况的谣言,同时表示公司与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合作一切正常且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大金融机构授信总额8170亿元,尚余3100亿元未使用。
而海航集团董事局副董事长李先华也在13日与金融机构的洽谈中表示,今年以来,海航集团在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等主业的生产经营持续向好,运行品质稳步上升,旗下子公司和收购企业的整合协同效益不断增强,近二年来的对外投资项目运作良好,投资收益颇丰。
海航集团主业包括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等业务板块,2016年总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收入破6000亿元,员工总数逾41万人。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