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水晶线上线下齐发力 年交易额高达160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 王俊仙 东海报道
9月27日,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东海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水晶产业发展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天然水晶作品“晶华奖”颁奖大会在江苏省东海县召开。东海县县长高美峰介绍,水晶产业已成为东海地标产业、富民产业。目前,该县水晶产业从业人员约25万人,拥有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年水晶交易产业交易额达160亿元。
东海水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从零起步发展到拥有25万从业者、160亿产值的产业。连云港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睿经历了水晶产业一步一步发展的历程。“2014年以前水晶行业实体店活得很滋润。”他回忆,到2014年,应该是东海水晶的电商元年,这一年东海水晶几乎全民电商。
那么,是不是电商的日子就一定好过呢?多年来孙睿发现,东海做电商的基本上集中在淘宝上,而在天猫、京东这些对电商有门槛的、要求规范的平台上,东海水晶商家数量不多。“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都已经开了成千上万家连锁店,为什么水晶行业没有出现这样的连锁店?”在他看来,主要原因在于,那些大品牌的主产品是钻石、黄金制品。而钻石和黄金都有自己的分级标准,所以配套工厂就可以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流程化的基础,流程是规模化的前提,规划化使工厂可以成千上万的为销售商供货,使连锁成为可能。
有人说,水晶市场没有以前那么火,生意越来越难做。对此,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史洪岳在此次大会上提出,新常态下,大众的消费理念更加时尚,消费习惯更加理性,消费行为也愈发多元化,但是水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这需要时间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珠宝行业的发展潜力正在逐渐释放,不是市场不好,不是消费者没有购买力,而是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去满足正在变化的市场需求,引领新的消费市场。”史洪岳建议,行业从业者要创造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文化产品,用水晶去呈现和谐社会,让后人在看到作品的时候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气息,同时也以这些作品开拓新市场。
据东海县县长高美峰介绍,东海是世界级水晶原料集散地和水晶交易中心,东海水晶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年出口额15亿元,已构成东海与国际携手的“世界水晶经济圈”,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近年来,东海水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证明商标、入选“江苏符号”等荣誉。
此外,东海拥有水晶城实体销售和阿里巴巴网上商城线上线下两大市场,水晶网店达2万家,年交易额超40亿元。近年来,东海县打造了包括中国东海水晶城、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园在内的四大产业平台,构建了集生产加工、文化展示、创意设计、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东海水晶向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此次大会还对第二届中国天然水晶作品“晶华奖”得主进行颁奖。
责任编辑:张静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