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中央连发三文部署环境监测改革

作者:马维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9-25 13:12:10

摘要: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中央连发三文部署环境监测改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据了解,《意见》共包括7部分,19条,约4700字,是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中央再一次对环境监测改革做出重大部署。

《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实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二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环保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意见》的出台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环境监测改革,理顺环境监测体制,解决环境监测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强化地方防范

在刘志全看来,《意见》有很多创新和突破,概括起来是五大亮点,即:构建责任体系、注重制度创新、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质控能力和鼓励社会监督。

特别是为了破除行政干预,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分别是构建责任体系、建立约谈机制、强化防范和惩治,以及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制度。

“例如,《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地方党委和政府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并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还明确了环保、质检以及各相关部门对相关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他说,“对于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地、州、盟),环保部和省级环保部门还可以公开约谈市政府负责人,责成当地政府查处和整改。被约谈的地方,要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环保部、省级党委和政府。”

此外,为解决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问题,《意见》还提出,要落实排污单位对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并对重点排污单位明确提出了自行监测要求,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

“排污单位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环保、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对单位判处罚金;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强令、指使、授意、默许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规依法追究其责任;有关部门则实施联合惩戒。”刘志全说。

未来,环保部还将探索建立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自我举证制度,依法对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等,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惩处力度。

“三年行动计划”将出台

刘志全表示,为切实推进落实《意见》,环保部门将采取多项举措。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各大主流媒体对《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内容等关键点进行解读,形成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舆论氛围。

第二,环保部将要求各地加快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第三,要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界定各相关部门环境监测职能边界划分,推进环境监测统一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机制,以及环境监测站点规划的统一。

此外,环保部还将加快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的制定,推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并把各地落实《意见》的情况作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

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基本建成

据了解,近年来,环保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已全面构建起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环境空气、地表水、酸雨、近岸海域、土壤、噪声和生态等要素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形成了环境卫星“2+1”星座,具备2-3天对全国覆盖一次遥感监测能力,初步构建了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刘志全表示。

大气方面,我国已建成1436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以及由16个空气背景站、96个区域站、82个沙尘监测点位、440个酸沉降监测点位和31个省会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点位组成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水的方面,建成了由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300个水质自动站、覆盖1366条主要河流和139个重要湖库的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还有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7个近岸海域分站和74个沿海城市共419个点位构成的国家近岸海域监测网;土壤方面,目前已初步建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布设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40000余个;噪声方面,还有由24.63万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构成的国家声环境质量监测网。

此外,还有生态和遥感监测,以及污染源监测等。刘志全表示,这张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为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也为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治理成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