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中国经济转型将经历“四进四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今年7月举行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了中国经济金融未来转型发展的根本信号,而中国经济转型本身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如何转型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华夏时报》了解到,在8月26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中国经济转型要经历“四退四进”的过程。
“中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转型,到2017年已经五年过去了。部分人存在一个疑问——今年的经济转型差不多触底了,是不是即将迎来反弹?新的经济转型就是旧的市场、旧的需求、旧的动力在退潮,新的动力应运而生,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转型阶段解决不好问题,后面30年发展就很困难,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正是转型没转好的表征。去年5月份权威人士发表讲话,提出来中国经济没有到转型的时候、没有到从底部爬起来的时候、最常见来看是L型等观点。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来,中国经济尽管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转型这个阶段。”杨成长在研讨会上指出。
在杨成长看来,中国经济转型是低端制造业和低端贸易的退潮,具体表现为中国贸易增长从高增长变成零增长或者不增长。从出口交货值增速来看,它经过2010-2012年中枢水平15%、2012-2014中水水平5%和2014-2016中枢水平0%三大下滑阶段,工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出下滑趋势。
其次是过高投资增长率的退潮,投资指向三个方向,分别是房子、企业产能和基础设施。当投资高到一定的水平,就会出现产能过剩、房产库存和基础设施结构性问题,所以投资从长期来看必须退出。从下滑趋势来看,服务和其它项投资增速下滑最快;其次是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速仍然高位增长。从投资占比来看,相较于2009年水平,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占比比较稳定,比重下滑最大的是房地产,比重上升的是服务业和其它项投资。
第三是过高房地产和房地产信贷的退潮。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近36平方米,农村平均居住面积近45平方米。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中国实行的是土地所有制,土地的供给是规划的、是按比例来的,但是我们需求是市场化。
第四是过高的基础设施投资依存度从长期看也逐步会退潮。基础设施尽管这两年不会下降,但最终也会下降。
“低端制造业要退潮、过高投资要退潮,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由这两个退潮导致的。将来的经济主要取决于四个向上动力,分别是制造业高端化、城镇化、消费以及生态修复和农业规模化。”杨成长指出。
在杨成长看来,全面提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战略地位。金融资产很容易被创造出来。一个社会金融资产增长越快、规模越大,并不代表社会越富有。
“第一方面,金融资产增长太快;第二,所有的资产当中,除了金融资产占比过高,还有房地产资产占比过高;第三风险匹配上,银行承担实体长期投资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太大;第四,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在收益率上出现倒挂。在这一情势下,中央提出来严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把这些风险源断掉,是非常理智的。如果不早解决这个问题,资管问题、同业问题、房地产问题、企业债务问题、地方债务问题都会成为风险源。这时候必须要重新搭建包括政府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公共资源改革,包括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升级、区域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等制度设计。”杨成长最后预测。
责任编辑:靳广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