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金融衍生品风波难平 获赔60%雷曼“苦主”仍不妥协

作者:季小舟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14 15:41:41

摘要:金融衍生品风波难平 获赔60%雷曼“苦主”仍不妥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金融衍生品掀起的风暴其破坏力不亚于“莫拉克”台风。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国内多家中资企业爆出操作金融衍生品巨额亏损。近期银监会发布通知全面收紧金融衍生品交易,严控金融衍生品风险,要求银行只能与有真实需求背景的机构客户开展衍生品交易,不得销售脱离实体经济需要、交易过于复杂化、缺乏透明度的衍生产品。
    无独有偶,华尔街在此时却再发金融衍生品。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美国商业银行推出将信贷额度、短期利率和“信用违约交换”(CDS)捆绑在一起的金融衍生产品。富国银行针对普通投资者,推出高利率的“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融资。此外,还有一些银行开始推销一些蕴含高风险的连动债券。
    在香港,雷曼迷你债券风波虽然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确定了赔偿方案,但仍有不少雷曼苦主不愿意接受这一方案;另一方面,遭受了巨额亏损的内地KODA苦主正在艰难地进行“维权”。


雷曼苦主不满赔偿方案
    香港雷曼迷你债风波,16家银行已经就回购与监管部门达成了共识:65岁以下人士可获本金60%赔偿,65岁或以上则获70%赔偿。方案出台以后,有半数以上投资者表示还未决定是否接受和解,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投资者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接受。
    投资者普遍表示对按照投资者年龄划分来获得60%或70%的赔偿表示不满,希望能获得全额的赔偿。而香港金管局方面则表示,希望雷曼苦主接受这个回购计划,因为如果投资者执意与银行打一场持久战,有可能得不偿失。因为按照规定属于银行不良销售的罚款只是银行所得利益的3倍,现有的赔偿方案比罚款高。
    而“香港银行受害者联盟”也在致香港特首的信中提道:“银行公开地、大规模地欺骗数以万计的雷曼迷债苦主,结果是仅仅赔偿60%-70%,开创了‘骗子承担有限诈骗责任’的恶劣先河。”
    “从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来看,银行一直以来都未有面向个人投资者卖金融衍生品,一些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在定位上不能算是金融衍生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告诉记者。


KODA苦主致信香港特首
    此前,《华夏时报》曾多次报道过内地购买了香港外资银行KODA产品的投资人开设了“打折股票网”,并组成了“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进行维权。近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受害者联盟的6名代表赴港,在立法会议员陈鉴林陪同下与金管局助理总裁李令翔见面,后再到湾仔警署报案,指控多家香港大银行涉嫌欺诈销售,误导投资者购买KODA产品,致使他们十余人的损失超过了10亿元。
    同时,“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还写信给香港特首曾荫权等人,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及时加强监管,增进对投资者的保护,特别是赋予非本港投资者以“国民待遇”之诉讼地位。
    据香港金管局发言人表示,香港并无法律明令禁止香港本地银行到内地发展客户;而内地金融专家和律师纷纷表示,内地法律规定禁止外资银行在内地销售未经许可的金融衍生品,KODA产品就从未获得银监会批准。
    “打折股票网”创办人金亮(化名)估计,内地购买了KODA的投资者达到3000人,不过大多数人碍于面子或者其他原因不敢站出来维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