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央行应当“不宽容高杠杆的源头”

作者:钮文新

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7-06-22 10:03:25

摘要:当所有金融机构都拿不到足够钱去运营的时候,它们必然要冲击监管红线,最基本的行为就是加杠杆,通过放大风险去博取高收益,如果这时候监管机构主张金融自由化,那金融风险必然上升。

钮文新:央行应当“不宽容高杠杆的源头”

1.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谈及金融健康时表示,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性,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均不得宽容。但他给出的药方是扩大开放、加大竞争。他认为,不开放、不竞争往往纵容了低标准;金融服务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受益于对外开放,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2. 我不反对金融开放,但绝反对“没有外国人竞争,中国金融监管就会低标准”的判断。金融监管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同时也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如果我们确定为中国金融安全、健康而需要一个高标准,那就制定并执行高标准嘛,难道没有外国金融机构来竞争,中国金融监管就会弱化?显然不合逻辑。

3. 事实也不支持这样的判断。中国金融开放多年,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商业银行早就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而中国内资银行业与它们的竞争也早就开始了,那为什么今天的中国银行业还会出现高杠杆、低资产,不良贷款增多的问题?换一个角度,美国金融市场汇集全球大大小小6000家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吗?监管标准高吗?如果有很高的监管标准,为什么会发生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检讨金融监管的不足?

4. 所以,我们不能把政府监管和市场发育混为一谈。难道不用政府监管,引入外国金融机构竞争就可以自然生发出“高标准”?要真是那样,政府监管干脆取消。我认为,无论是金融机构内部的自律还是外部约束,其标准的不断提高,都是因为市场失灵、竞争失败,甚至引发大规模金融动荡和危机的产物。包括今天中国金融出现的高杠杆、低资产和不良率上升的问题,绝不是竞争不充分,而是因为“竞争过度+监管放松”所致。

5. 所以,作为金融监管者必须时时刻刻检讨自己,而不是一出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市场,推给金融经营机构。同时,作为金融管理者,必须懂得市场竞争的规律,就像所有企业开了工厂要生产,首先要争夺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一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放松监管,必然导致金融业激烈的竞争,而最先竞争的就是“原材料——钱从哪来”?当资金来源不足的时候怎么办?利用金融信用加杠杆,这就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杠杆快速上升的根源之一,而且是金融经营极其基本的常识。

6. 所以我认为,“纵容低标准”不是市场竞争不足,而是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放松金融监管不足、市场过度竞争的必然产物,它是监管者失职具体体现。不只是中国,发达国家一样如此。

7. 理论上说,市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所有参与者利润不断趋近于零,而生存的本能欲望,极易导致“经营失德”。在商品市场上,通过蒙骗、造假降低成本是常事,比如某大电商平台,就应为它构建了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所以假货丛生,变成商业“新常态”。金融一样,当所有金融机构都拿不到足够钱去运营的时候,它们必然要冲击监管红线,最基本的行为就是加杠杆,通过放大风险去博取高收益,如果这时候监管机构主张金融自由化,那金融风险必然上升。去看看中国这几年金融的发展是不是沿着强化竞争、放松监管、引发混乱、加强治理——这样的一条道路在走?

8. 有人美其名曰:试错。我反对。因为,这样的历史教训多如牛毛,如此低级的“错”根本不用试,否则社会将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不是吗?失去监管的市场化配置金融资源,把多少金融资源配置给了骗子?我认为,如此惨痛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可我们的监管者为什么不做深刻的检讨?反而进一步推进自由化?把一切责任和过失推给自由化不够?这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9. 所以我们需要郑重地告诫中国中央银行,高杠杆只是表象,而形成高杠杆的背后原因才是最可怕的。如果我们不能找准原因,找到症结,仅“就高杠杆说高杠杆”,那中国将找不到治理高杠杆的正确方法,而且杠杆率会越治越高,直至债务危机。

(主编 张学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钮文新
钮文新

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198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990年进入《中华工商时报》,1996年至200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编导,2001年担任《财经》金融首席编辑;主要代表作《股票市场的前世今生》;财经大V频道创始成员。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