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金融机构全球化正在倒退

作者:王秀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7 19:52:11

摘要:金融机构全球化正在倒退

金融机构全球化正在倒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秀 北京报道

   在过去的25年中,各国政府都在奉行不在企业层面干预经济,避免妨碍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金融机构普遍“国有化”,这会演绎出一种什么样的未来?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博斯公司的全球CEO贝纳杰博士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最担心的就是金融机构全球化遇大碍,近日他就这个问题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专访。
    《华夏时报》:你认为目前针对金融危机的解决手段将会怎样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全球化?
    贝纳杰:我们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全球化银行依赖于向总部所在国寻求援助,所以各金融机构势必缩小规模,更关注于本土。
    而对于全球规模最大的一些机构,其资产的增长已超出了国家范畴,从而导致风险敞口大于不少国家的GDP。对于许多国家而言,已无足够能力为全球性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有的甚至会导致主权债务违约,比如说奥地利银行业的风险敞口就已经占其GDP的80%。
    《华夏时报》:当下各国的监管手段和贸易政策在金融机构全球化上发挥了何种作用?
    贝纳杰:考虑到分散资本的效率低下以及许多国家的资本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各国政府都要求全球性银行为当地业务保留资金,这将使得银行业务必须缩小规模适应当地资本。另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那些依赖于全球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将会缩小规模。
    《华夏时报》:你认为各国政府如何做才能阻止金融机构的这种全球化萎缩危机呢?
    贝纳杰:相对于目前全球各国所推出的各自为政的危机救治方案,金融机构的全球化这一特性使我更倾向于一些多边化的解决方案,当然在眼下的世界,要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如果缺少一种联营式或多边援助体系,那么可能只有美国或者日本这种超级大国才能负担得起这种大型的全球性银行。
    在不同的运营设想下,全球各方参与者所作出的决策单独看可能完全合理,但综合起来对全球体系的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各位政治家、各个监管部门和央行单独作出的决策是可以理解的,是理性的,但是这种民粹主义议程所导致的综合后果就是:金融机构全球化程度降低、创新倒退、人才流失。
    《华夏时报》:全球性金融机构回归总部寻求国家保护,其实政府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作为最后的担保人的政府该不该有定价权?这对金融机构的传统框架影响如何?
    贝纳杰:毫无保留的政府担保现在实际上是无偿的,如何对此定价的确是个问题。作为平等的利益相关人,政府可能会要求银行以维护整个系统最大利益的方式运作,此举可能会降低银行对股东的吸引力,但会使股东回报与银行的实际经济效益联系得更紧密,可是这一点股东能理解吗?
    刘易斯辞去美国银行董事长职位这一事件可能与投资者不满对美林的收购案有关,人们会认为,这背后所隐藏的来自美联储和财政部的支持远非口头支持那么简单。当来自股东的指示和来自政府的指示相互冲突,而政府的指示更有利于全局时,如何调和这个矛盾?实际上金融机构管理层面临着“向谁汇报”的改变,显然,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范围更加广泛的一系列利益相关人,而非仅仅是股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