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二万亿信贷入市炒股可能误导政策取向

作者:官建益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7 18:59:00

摘要:二万亿信贷入市炒股可能误导政策取向

本报评论员 官建益

日前,某媒体根据大牌研究部门的报告得出这样的推论:信贷资金入市3佐证,涉及金额或近2万亿。这样的说法很能唬人,信贷资金是严禁入市炒股的,有这样大的数额入市,那还了得,那不严查是不可能了。配合货币政策微调的种种担忧,当日沪市狂泻最多时近90个点,第二天再次暴跌一度超过百点,信贷资金炒股的巨额数字似乎给猜测央行货币信贷政策将调整提供了佐证,真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推论是研究部门自己做出的,还是媒体自己的创作,经过粗略的数据查证,马上就发现这样的说法不靠谱。数据显示,去年10月上证指数最低点1600多点附近的流通市值大约是4.5万亿,而指数在接近3500点时的流通市值大约是8.6万亿,而指数从1600多点涨到3500点正好是翻了一倍多一点,按照粗略的计算,其流通市值大约也应该是翻一番,那就是9万亿左右;这还不包括其间大量大小非解禁形成的流通市值和新股上市形成的流通市值。如果真的有2万亿信贷资金入市,那这些资金即使和大盘同步上升,再对不同入市的资金收益率打个5折,那也应该再增加3万亿的流通市值,也就是12万亿的流通市值。
    凡是在股市中操作的人都知道,股市是虚拟经济,从4.5万亿的流通市值上涨到9万亿,其实并不需要4.5万亿资金去推动,如果市场形成反转,一万亿甚至更少的资金足以让市场翻倍。而在市场的新增资金中,一方面是新发的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净申购为市场提供新鲜血液,这个增量不低于2000亿元,其他机构包括QFII的资金1000亿元;而2008年10月以来的新增开户数大约在2000万左右,每户按1万元投入计算也是2000亿元的资金;还有上亿的老账户,在行情好转以后即使每户增加5000元,那也是5000亿元的资金,这些巨量资金的加盟足以在市场转暖的情况下将市场的流通市值打到翻一倍。当然也有获利的资金部分退出的,这部分资金正好可能抵消新进入的这一万亿资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出9万亿流通市值的数据。
    如果说信贷资金一点没有流入股市那是不客观的,既然有利益,那资金就会往这个方向流动,信贷资金自然也不会例外,但是违规资金毕竟是有风险的,从以上计算看,流入的数量应该有限,如果真的有2万亿元流入,目前的流通市值至少应该是12万亿甚至更多了。说有2万亿元左右的资金进入了股市的人,可能对股市的情况不够了解,应该请专业人士帮助算一下账,不要误导社会和投资者,更不要误导管理层。
    再来看一下报道中说的或有2万亿资金入市炒股是怎么来的呢?其依据是“如果银行信贷资金流入企业固定资产领域,那么银行信贷资金的增长将伴随着企业存款的大致同步增长,因为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贷款全部用掉。”“这意味着上半年7.37万亿元的全部新增贷款中,可能有将近2万亿元进入股市,占全部新增贷款近30%。”
    这样的推论实在是想当然了,首先今年的大量新增贷款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过去的用途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拨款快,用款也快,其中一万亿还是用于灾后重建的,一万亿去了大型基建项目购买(含进口)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玻璃建材等材料(这才有这些产品价格的大幅回升),因此新增的贷款不会像过往一样快速回到银行存款上;二是如果庞大的资金缺口有也只能说明这部分资金新增贷款去了各种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只能去股市,楼市、商品期货、中小企业的借贷、私人借贷以及单位的小金库等都可以成为缺口资金的去向,作者非要把这部分资金算作参与股市了,实在是太牵强了,即使满打满算,也是1.47万亿,作者为什么要说或有2万亿呢?
    市场跌了当然不能说就是一条报道惹的祸,如果一个记者写一条报道就可以影响市场的最终走向的话,实在是夸大了媒体的作用。我们真正担心的是,有关部门可能根据这种所谓的专家观点,作为央行货币信贷政策调整的某种理由,这样问题就大了,因为这些政策的制定者并不一定了解股市的具体情况,有可能被误导,我们有必要算个大账为其提个醒,商请专业人士来算个细账,为我们的高层科学决策服好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