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从制度上让股市走慢牛的方法
如果不是有资金出手稳定市场,如果不是银监会和央行在恰当的时候安抚了市场情绪,并表示4月份不但没缩表,还在一定程度上扩表,并向市场释放了一个宽松的信息,那就是M2控制将更加贴近市场化,央行通过与市场主体讨价还价来灵活调配信贷投放量。否则,股市恐怕还会阴跌到6月才会止跌企稳。
在杠杆明显下降之前,银根是不会趋紧的,这是我们一贯的看法,当然也不会过于宽松,因为2008年过度宽松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而在前一段时间,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喊出了救市的口号。这就让人很困惑了,在2015年的时候有过救市,如今考验的,正是2015年救市时期留下的低点,两年不到,原来的救市资金还没有完全退出,如今很多股民又提出要国家拿钱出来救市,你以为可能吗?
养老金投资股市,根据价值判断投资,这是对的,虽然可能也会出现投资失误,但这些失误只要是程序正当合理,预期概率以内就没有诟病的必要,但是救市的资金则不同,那是国家的钱,在股市下跌时候因为要维持指数,就难免买入一些不好的标的,在2015年的时候,股市跌得太快,救市更多的是一种全局的缓冲。所以如今救市,无可能,也无必要,如果3000点要救市,那么2800点救不救?救了之后又下挫了怎么办?至于降低印花税,这也是属于老办法,其实如果你去港股通交易过,你就知道国内如今的交易费用和交易税收都不高,当然下降空间也有,而且我们也欢迎降税,但是作为救市的手段却是太过随意。
投资人要注意一点,比如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比如2014-2015年的牛市,其基础都是改革,2005-2007那一轮国企改革,2014-2015年有双创,一带一路,混改,而降低印花税,停止IPO这一类干预则顶多是一轮短期的提振,比如著名的提高印花税的530,跌了3个月,3400到3000,但是之后股市又开始上升,最终到6140。而暂停IPO之后,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下跌,成交量跌到冰点。因为没有了IPO,股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外资和政策资金就会离场。所以投资人在A股两个期盼:一个是货币宽松,一个是制度红利。如今看货币宽松的空间不大,那么股市要好,就一定需要制度红利。
制度红利之所以更加吸引投资人,是因为一诺千金,是因为制度一旦建立,不会在短期内改变,惠及的程度也很广泛。当然2015年的那些制度如今进入落地期间,对于股市的提振作用在弱化,但是不要忘记股市如今最期盼的是股市本身的制度革新,证券法的修法市场寄予厚望。
IPO只进不出是问题,完全停止IPO又是另一个问题,除了完善退市,个人的确想不出有第三条路能够解决现有的股市只进不出的这两个矛盾。而成熟市场监管是不是严格主要也是在看退市数量,当然不单单是强制退市,还有大量的私有化。中国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就不愿意离开,说明监管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太多的压力,而罚款,即使顶格,感觉还是有点微不足道,况且罚款也保护不了小股民,还从市场剥离了一些流动性。所以在证券制度上面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而下一次资本市场的繁荣必然伴随着若干项大跨度的改革,所以制度救市才是真的救市。
(主编 张学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