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新规止血,定增游戏结束了
水皮
有人说A股是个赌场,而再融资就是重要筹码。由于融资门槛低,许多大鳄都把股市融资看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因此重建再融资规则刻不容缓。上周五证监会发布的新举措终于为这种顽疾带上了“紧箍咒”,由于影响巨大,这个政策也被称为“217新规”。
以前我就讲过证监会会在2017年对再融资开刀,主要还是为IPO保驾护航。大家对IPO实际有恐惧心理害怕IPO失血过多。但是跟再融资的规模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以2016年为例,A股市场IPO募资为1500亿左右,而市场再融资规模超过1.7万亿,超出IPO10倍以上,所以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217新规解读
本次新规的出台最初是以监管问答的形式发布的,可以说针针见血。
关键性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二是发行决议日距离前次募资不得少于18个月;三是申请再融资时,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说不能拿再融资的钱做理财。
恶意定增扭曲市场
再融资失控有几个毛病,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金融化问题,即做钱生钱的游戏。
第二就是所谓的“割韭菜”了。因为定增是以资产注入的形式完成的。大股东把资产卖给上市公司的时候,已经通过高股价挣了一笔。在股票市场上抛售后再挣一笔。对散户来讲就是被割韭菜的命运。
第三个毛病就是套利差。过去再融资有三个价值区间可以选择,往往大股东会选择董事会通过的时间来定价。给自己定的价格相对就比较低。市场上就有炒作的预期,因为价格有想象空间,套现就容易了。所以里外里散户都是被忽悠。
新规影响了谁?
那么,再融资的新规对谁的影响最大呢?
首先就是壳公司。我们知道,新股东借壳上市往往不会傻到以现金方式购入股票,而是通过定增入主公司,再说定增还可以赚一笔何乐而不为。而20%的限制措施出台,显然是对这个“套路”的当头一棒。以前一个壳值20亿,估计这个价码要暴跌,对于刺破垃圾股的价格泡沫还是有好处的。
其次是像兴业证券一样申请定增但不合规的公司,原来都有预期,现在可能就泡汤啦。
综合来看,新规一定使市场的未来更加健康,但由于传统定增“套路”受阻,解禁股很有可能出现比以前更大的抛压,需要投资者注意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