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案后北京首次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 本次污染预计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12月15日,北京市预警中心发布信息显示:12月16日20时至21日24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禁止上路行驶,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停止土石方等施工作业;有关工业企业停限产;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情况错峰上下班、调休或远程办公;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等防护措施;请市民做好健康防护。
当日,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同京津冀及周边省级环境监测中心预报,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超过20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本次重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
据此,环保部向北京市人民政府通报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提出预警提示建议。要求北京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新预案实施第一天
2012年,北京市首次发布实施《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今年,为了更好的防治雾霾,北京市修订了该预案,新预案于12月15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对比旧版的应急预案,新预案中,红色预警的标准加入了对污染物单日高浓度值的考量,启动条件为:预测连续4天及以上出现重度污染,其中2天达到严重污染;或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500时,也要启动红色预警。
过去,在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北京市中小学停课措施是北京市教委统一宣布停课;而新预案则采用了差别化的应急措施,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空气质量差异、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停课涉及到的家长看护、教学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将此前“统一停课措施”调整为由“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属地实际情况,指导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的防护措施”。
停产停工措施也将“因地制宜细化”。新预案以污染减排力度不降为目标,按照“正面清单、负面工序”思路,使工业企业应急措施更精细化、更有针对性。将停限产目录内企业整体停限产细化为“有大气污染排放的工序停限产”,其他非污染工序可正常生产;制定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企业、建筑工程清单,预警时在达标排放前提下有序生产,尽可能减少重污染预警对社会生产、生活影响。
这次污染预警比较靠谱
前不久,石家庄市刚刚发生过“红色预警乌龙事件”。11月30日夜间22时许,石家庄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决定自12月1日8时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Ⅰ级)响应,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但到了12月1日凌晨2时许,石家庄市政府又临时通知各中小学、幼儿园不停课。
这一次,北京的重污染红色预警会不会也出现“乌龙”?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石家庄上次的重污染红色预警,是在环保部指导下发布的。之所以出现“乌龙事件”,是因为气象因素有很多不确定性。
“目前,我们的‘临近预测’(24小时之内)已经比较靠谱了,也能够预测到3天左右、相对准确的空气质量趋势。”彭应登说,“但是,气象过程是瞬息万变的,任何气象预测都有一个概率。石家庄那次是典型的气象预测出现误差,气象因素出现某些突变,没有按照原先预测的趋势演变。”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环保部建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应急管理决策平台”,该平台集成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应对措施清单、企业活动信息和在线监控数据、热源遥感情况等环保大数据,提升了大气环境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水平,使得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减排。
彭应登表示,目前,北京和石家庄都是在这一平台的指导下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该平台是目前国内最专业、最完善的空气重污染预警系统。
“北京市环保局自己也有一个预测预警系统,但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应急管理决策平台’基本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他说。
彭应登表示,今年,虽然在综合分析能力、观测会商能力等方面有所进步,但空气重污染预警的“内核”还是气象预测,气象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决定了空气重污染预警的精度和准确性。这一块,今年以来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空气重污染预警的水平也没有出现大幅度提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