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亚太格局微调:菲越变调与美日起急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0-27 11:55:31

摘要:10月22日,中国海军第23批护航编队抵达越南中部庆和省金兰湾港,开始对越南为期5天的访问。据悉,由指挥舰湘潭号、导弹护卫舰舟山号和综合补给舰巢湖号组成的编队在访越期间,与越南海军举行了人员相互参观,足球比赛等一系列多层次、多维度交流活动。

亚太格局微调:菲越变调与美日起急

马晓霖


10月22日,中国海军第23批护航编队抵达越南中部庆和省金兰湾港,开始对越南为期5天的访问。据悉,由指挥舰湘潭号、导弹护卫舰舟山号和综合补给舰巢湖号组成的编队在访越期间,与越南海军举行了人员相互参观,足球比赛等一系列多层次、多维度交流活动。引人关注的是,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到访金兰湾港,也是继该港三周前首次允许美国军舰在越战后停靠迎来中国舰队的。


这是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首访中国并宣布与美国“关系分离”后,越南采取的重大对华示好举动。菲越新举动标志着亚太地区关系格局在经历南海危机后正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微妙变化和调整,并引发美国和日本的极端焦虑。可以想象,面对围堵中国战略缺口的出现,美日将发起新一轮修补关系和遏制中国的攻势。


越菲矫正政策,中国南向压力稍减


中国舰队首访金兰湾意义重大,因为这个具有战略价值和政治意味的港口向中国海军开放,是越南向中国释放的友好信号,表明越南愿意和中国保持正常的军事交流,维持双边政治与安全战略互信。金兰湾对哪个国家舰队开放,历来被视为关系程度的风向标,尤其能体现越南政府对大国军事活动的态度。中越曾数次围绕南海争端发生武装冲突,海上紧张态势也时有发生,更何况今年还经历所谓南海诉讼这样的“司法摊牌”,如今能迈出这一步,足以显示越南努力加强对华关系的良好意愿。


当然,欢迎中国舰队到访,是越南开放金兰湾港计划的组成部分,此前越南政府就曾宣称,金兰湾港将向各国海军开放,不做排他性安排,也不提供给任何外国用于军事目的。显而易见,越南并不打算使金兰湾成为一个外界衡量其亲疏远近的晴雨表,而是作为展开均势外交的友好码头。当然,在南海诉讼酝酿期间,越南首先向日本舰队敞开金兰湾门户,如今将中国海军编队安排在美国军舰首访之后,都传达了明确的优先排序,借日美之力制衡中国的意图不言而喻。


杜特尔特不仅对中国完成了引人注目的大国首访,而且取得丰硕的成果,与中方签署了琳琅满目的合作协议,并获得相当丰厚的投资与经贸交流礼单,推动菲中关系翻过不愉快的一页。不仅如此,杜特尔特在访华期间还高调宣布与美国“政治军事分离”,引起巨大轰动,被普遍解读为“弃美投中”,象征着菲律宾外交与安全政策大转弯。尽管学术界、外交界和国际传媒对杜特尔特的访华辞令普遍持有“灌水”疑虑,他本人也事后做了某种程度的澄清,但他本人对美国外交风格的反感大致出于本心,也必然多少会冲击菲美关系。


无论如何,越南和菲律宾近期相继伸向中国的橄榄枝值得欢迎。首先,这预示着两国因南海纷争与中国持续的争吵必然降低分贝,尽管各自没有改变争端立场,但都朝搁置争议方向共同努力,进而使南海问题出现明显降温的可能。其次,越菲对中国态度的适度回摆,意味着美日激化南海矛盾、挑拨相关国家与中国对立的图谋接近破产。第三,原本共同借美日挤压中国的越菲两国,正用实际行动削弱困扰中国的战略岛链,并有可能加剧这一趋势,缓解中国的战略压力。可以想象,借助这一波关系缓和,菲律宾即将担任轮值主席国的东盟对中国施压的可能性会进一步降低,也必然促进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


美日不甘失败,挑拨势在必行


杜特尔特访华引起的外交惊变,超出美日预料,并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双方正在想方设法弥补缺口,继续维持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和舆论压力。


杜特尔特发表与美国“分手”声明后,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西方舆论普遍进行了非常悲观的解读,认为这是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第一时间要求菲律宾澄清最新立场。随后,负责亚太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紧急飞往马尼拉了解菲律宾新政府的对美政策底线,评估杜特尔特要与美国进行军事和政治分离的真实内涵,重新评估双边关系。


作为对菲律宾政策转向和越南密切与中国军事关系的一种回应,美国第三舰队所属“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21日擅自闯进中国西沙领海,遭到中国强烈抗议以及两艘战舰的现场警告和驱离,进而制造了一起罕见的中美海军在西沙水域过招的事态。美国海军此举被外媒解读为双重信号:其一,告诉越南和菲律宾,即使没有它们的配合,美国依然有能力单独在南海对付中国,其二,告诉中国,美国不会改变其“自由”进出南海的既定政策。美国在举国忙于大选的关键时刻,采取上述外交和军事行动,表明美国的焦虑和不安,也预示着美国不会轻易改变其对南海争端的态度。


相比之下,日本的反应更为过火。日本政府针对杜特尔特北京表态,当即表示将在其访日期间要问个一清二白。一直推动菲律宾状告中国的日本,近年加大对菲律宾投资,并积极提供海军装备,强化菲律宾与中国争夺南海主权的资本和手段。日本显然不希望其脱离美国安全亚太安全体系,减缓中国面临的困境,也不甘心失去南海问题这个抓手,以免丢掉其撬动东海争端的筹码。菲律宾的疏美近中政策调整,以及越南最新的对华示好举动,迫使日本不得不在更大范围内拉拢亚太国家,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


据《印度时报》报道,日本近期鼓动印度介入南海争端,敦促其在这个域外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年11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日本期间,日方也将把海洋安全列为日印峰会的首要讨论议题。去年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期间,双方就已达成日本常态化参加印美联合军演的共识。这些都表明,日本在进一步拓展其在亚太地区围堵中国的活动半径,将该地区关系格局进一步复杂化。


很显然,近期中国的亚太外交成果显著,已局部摆脱此前呈现的群狼环伺、多头羁绊状况,扭转了十分不利的局面,初步显现以我为主、以邻为友和大事化小外交政策的效果。同时,也说明相关国家特别是南海争端国家在处理对华对美关系方面日益圆熟和沉稳,都在避免采取一边倒的策略,避免事态扩大化,努力在中美两个大国间保持灵活和平衡,以便实现借力打力,斗而不破,将本国利益最大化。


应当看到的是,美国维持世界领导地位和主导亚太的战略定位没有变化,其军事重心向亚太移轴的大方向没有变化,防范和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的意图没有变化。同时,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立场也不会动摇,中国继续和平崛起的节奏和势头也将继续,而且中国与相关国家围绕南海权力争端也不会消失。因此,以南海争端为核心的亚太多方博弈格局也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依然要有足够耐心和智慧,审慎处理南海争端,尤其是要努力维护与争端国家的友好关系大局,并着力解决对美和对日关系这两个关键要素。(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