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村镇银行“开闸”放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给种植户贷款买种子和化肥、给养殖户贷款扩大牛羊圈、给多种经营户贷款开店铺,渣打开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村镇银行已经于近日正式给当地农户发放贷款。
不同于其他外资村镇银行,渣打村镇银行对农户发放的是小额无抵押信用贷款。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兼董事会常务副主席曾璟璇表示:“渣打村镇银行无抵押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启动是渣打银行在华直接参与农村金融的重大里程碑。”
从2007年汇丰银行在湖北随州曾都设立首家村镇银行以来,外资银行“下乡”已经将近两年时间,目前汇丰是在国内设立最多村镇银行的外资行,分别在湖北随州、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广东恩平和北京密云设有5家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小额贷款和存款服务。花旗银行目前也在湖北公安和赤壁设立了两家贷款公司,专门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近日,银监会也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资金难题。
帮助农户管理现金流
渣打(中国)个人银行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村镇银行业务总监钱晓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渣打村镇银行贷款农户个人最高可以贷款3万元,个体工商户最高可以贷款5万元。渣打之所以选择做无抵押贷款,是由于农户本身就缺乏可抵押物但是又需要资金扩大生产,如果做抵押贷款就有可能纠缠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2008年11月27日渣打村镇银行开始试营业,2009年2月4日正式开业,此前渣打村镇银行首先开展了人民币存款和结算等业务。
“贷款农户的具体情况需要经过详细的调查。”钱晓东告诉记者,“我们的信贷员会到农户家中调查再对其情况进行打分和评估,才能决定是否放贷。在贷款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客户的特点,掌握好关键的风险点。”
由于是无抵押贷款,渣打在贷后追踪上显得更加谨慎,信贷员一个月需到农户家中回访一次,而一般的农村信用社机构,一般两三个月才回访一次。
钱晓东认为,渣打村镇银行有90%的员工是当地人,其中还有两个是蒙古族,回访不仅能掌握农户的资金使用情况,还可以帮助农户管理现金流。
“公司+农户”模式保障信用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的汇丰,探索出了一套“公司+农户”的贷款模式,即通过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为农户和经销商提供贷款。随着业务的发展,汇丰村镇银行将在第三季度开设第一家村镇银行的基层分支网点,即把村镇银行真正开到“村镇”上去,并计划在第三季度向农户提供无抵押的小额贷款。
“公司+农户”这类模式,渣打也曾在新疆试点过。据钱晓东介绍,渣打银行通过与新疆的一家农业公司合作,为向该农业公司提供棉花的棉农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这项贷款服务不需要抵押和担保,而是基于农户的信用,以委托贷款的方式由当地的信用社向农户发放。
曾璟璇表示,这个项目的贷款回收率达到100%,这充分说明农民的信誉良好,小额农贷项目在中国农村完全可以持续发展。
花旗则与汇丰、渣打采取了不一样的模式,选择开设“只贷不存”的贷款公司,主要面向当地的个人、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发放贷款。花旗的贷款公司有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两种类型,一般信用贷款额度较低,抵押贷款信用额度稍高,每笔贷款金额最高不能超过170万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