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危机:从“双轨制裁”看六方博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23 22:59:46
马晓霖
联合国安理会正在磋商对朝鲜持续核试验强化制裁之际,美国、韩国和日本三国外长18日在纽约举行会谈并决定,“为应对朝鲜继续进行挑衅,将在联合国层面制裁的同时,单独实施制裁。”韩国媒体称,这是自2010年12月延坪岛炮击事件之后,美韩日三国外长首次以联合声明形式集体对外表态。尽管中国和俄罗斯对朝鲜本月上旬第五次核试验强烈不满,也表示将推动安理会进行更严厉制裁,但是,中俄不赞成在安理会制裁之外再搞单独制裁。
围绕如何惩罚朝鲜,参与“六方会谈”的五方已形成“单轨制裁”和“双轨制裁”立场分野,而分野的背后是各方如何看待朝核危机,如何持续博弈,以及如何趋利避害。从朝鲜的行为轨迹看,它不仅会无视新制裁,还将进行第六次乃至更多核试验,不达目的不罢休。只要朝鲜拒绝改弦更张,制裁之索将越收越紧,“单轨”与“双轨”之争也将日趋激烈。其实,如何制裁已不是策略问题,而是日益清晰地体现各方政策底线。但是,说到底,中美关系才是解决朝核危机的关键所在。
朝鲜拥核,各国算计在心头
韩国外长尹斌世在纽约会谈后披露,三国外长就“安理会旨在对朝鲜新制裁的努力进行了磋商,并研究了旨在限制朝鲜核导弹计划资金而各自将要采取的行动”。美国国务卿克里则强调,“美国对韩国和日本的防御承诺是坚定的,将提供全方位的核以及常规防御力量的延伸威慑。”此前一周,中日两国外长也电话磋商并一致确认携手通过安理会对朝鲜实施新制裁,很显然,单独制裁并不在中日磋商范围之内。安理会曾四次通过对朝经济制裁决议而且逐步加码,但这都不妨碍朝鲜在拥核道路上一意孤行,也必然导致各方在自己的利益轨道上继续消费朝核危机。
朝鲜追求“核国家战略地位”已不可逆转。从朝鲜官方媒体多次表态的潜台词看,朝鲜已不满足“拥核自保”追求政权和国家的绝对安全,也不会满足以此作为筹码换取朝美关系正常化,而是要摆脱“寄人篱下”的历史困境,做“拥核自重”的大国——平起平坐,不受威胁,不被忽视,也不被习惯性视为中国可以施加影响的“特殊国家”。逼迫国际社会接受其核武装现实,是朝鲜的第一步,获得核武俱乐部资格以后,朝鲜还会提什么条件,现在已很难预测。
韩国借助美国武装庇护集中精力发展60多年,已成功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行列,还是标准的西方模式政体,一直渴望统一朝鲜半岛,试图以强大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为资本,以和平演变方式重演德国统一脚本。但是,由于朝核危机的结构性矛盾——美朝关系长期对抗和朝鲜闭关锁国,韩国“阳光政策”为标志的接触式、渗透式或感化式和平努力以失败告终。当朝鲜既无视安理会决议,又不受大国约束而呈现出对核武的痴迷和狂奔后,韩国上下由失望转入巨大恐慌。尽管有美国强大军事机器做后盾,但韩国对朝鲜既无历史留存的交战自信,又担心战争再起玉石俱焚。韩国曾经一度有人乐见朝鲜拥有核武器,幻想半岛统一后,坐拥核武器的高丽民族可以谋求更多眼前无法觊觎的目标。但是,当下恐惧和不安已上升为韩国社会主流情绪,否则,朴槿惠政府断然不至于以伤害韩中关系为代价引入“萨特”系统。借助外部高压逼迫朝鲜政权崩溃进而坐收渔利,也许已成为韩国的战略选项。
日本对朝鲜拥核和研发弹道导弹忧喜参半。作为美国铁杆盟国和集体自卫伙伴,日本担心一旦美朝军事摊牌,它会成为朝鲜最恰当的核报复对象,因此积极推动美韩乃至国际社会对其采取高压政策,解除核武和弹道导弹威胁。另一方面,日本又是朝核危机受益者,这场危机形成的东北亚紧张态势,给日本提供了最现实的安全借口,它可以堂而皇之地密切日美军事同盟,加快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力迈向军事大国,并在安理会的改革中谋求大国地位。如果朝鲜突破核不扩散体系被国际社会接受,日本就会以维持核恐怖平衡为由走上核武装道路。而日本不存在技术与材料的门槛,只需要做出政治决断,获得美国许可以及本国国民接受。
俄罗斯作为欧亚大国,经济实力跌落到新兴国家行列,综合国力依然属于二流大国,军事实力则属于仅次于美国的一流大国,且上下渴望重返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朝核危机中俄罗斯是最有条件高枕无忧的一方,它长期的发展重心和方向都在欧洲部分,东北亚是战是和并非其优先考虑的战略关注点,反而可以抽身事外,游刃有余地把朝核危机当作与其他利益攸关方置换利益的筹码。
中美博弈,危机之关键所在
解决朝核危机的万能钥匙并不在朝鲜手里,至少不完全如此,而是取决于中美关系的走向。朝核危机发展到今天这种失控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中美长期博弈的结果,本质是中美缺乏战略信任所致。
美国无疑是朝核危机恶化的始作俑者。奥巴马执政8年间,美国放弃单边主义,倡导多边合作,同时又选择性地采用缓和与对峙两张牌调整美国的战略布局。伊朗、古巴和朝鲜同为美国的“异己”和宿敌。美国主动解除伊朗战略顾虑,与伊朗达成核协议并默认其扩大在中东的势力范围,还快速与古巴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巩固拉美后院。但是,在朝核问题上美国一硬到底,无视朝鲜要求直接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弃核”条件,不断通过联合军演进行恫吓,鼓励韩国对朝鲜进行颠覆性宣传,摆出无论如何要变更朝鲜政权的战略姿态。
美国这种带有明显冷战色彩的对朝政策,变相刺激和激励朝鲜“破罐子破摔”,使其因战略恐惧而不顾一切获得核威慑能力自保。美国本意绝非追求朝鲜变更政权,而是有意加剧危机使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长期保持对峙、紧张和摩擦,为其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提供现实理由,进而保持高强度的军事存在,建立亚洲版北约。美国的终极意图并不在于对付威胁有限的朝鲜,而是遏制快速崛起的中国,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绝对主导权。
中国是朝核危机的最大受损方。历史地看,中朝互信早已受到质疑和损害,朝鲜无望获得中国公开和绝对的核保护承诺。中美、中韩关系正常化并快速发展远远超越中朝关系,加剧了朝鲜的孤立和失落,也导致其不再顾及中国感受和利益关切。现实地看,中国既无法给朝鲜带来和平协议,也无力推动朝美关系正常化,反而加入制裁朝鲜的国际行动,进一步让朝鲜失望和不满,导致其退出“六方会谈”并加快核武装步伐。中国虽然罕见地公布“不能生乱生战”的朝核危机“红线”,但是,并不能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也无法满足朝鲜更高的国家诉求,反而成为其用安全绑架中国的口实。无论朝鲜核试验、核储运可能引发的核泄漏风险,还是核战造成的核污染,中国都将是首当其害的大国和邻国,这个现实又使中国不得不在美国导演的朝核困境里付出更多代价。
因此,无论是新一轮安理会集体制裁,还是美韩日单边制裁,都只是推动朝鲜朝更危险方向迈进的举措,恐怕于事无补,根本解决朝核危机,还得从中美博弈这个大格局中寻找出路。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