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过期新基金本月密集发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熊 毅 上海报道
进入10月,新基金开始密集发行。
“昨天,南方恒元基金一天时间竟然做到1亿的发行规模。”10月9日,一位基金公司员工这样讲述他同行的故事。
“不过它是混合型基金,如果是股票型基金,相信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同时表示。
根据基金资料统计,目前新发行有募集规模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也就几亿元的规模。
自8月以来开始集中申购的基金中,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募集规模上10亿元的,是清一色的债券基金。
过期之忧
10月6日,东吴优信债券基金开始发行;10月7日,南方恒元混合型基金开始集中发行;而到10月8日,诺德主题混合型、金鹰红利混合型、天宏永定股票型同期开始集中发行。
此后,到13日,中银增利债券基金进入集中发行期。15日,富国天丰强化收益债券基金将进入发行期。
“再不发行,就要过批准期限了。”上海一基金人士表示。用他的话说,基金公司这一时期密集发行基金的行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基金批文下来之后,由于市场整体不好,所以基金公司一等再等,等到临近期限之后,才无奈涌向市场。
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新基金自获批以后必须在6个月内开始发行,否则需要重新申请。但愿意尝试重新申请的基金公司迄今尚未看到,至少目前被批准的基金,都会在规定期限内发行。
很多基金公司在无奈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是一个字:“拖。”
比如,金鹰红利价值基金在尘封整整6个月之后才正式发行,而发行时间,刚好是在其获批之后发行大限的最后一天。在10月8日正式开始募集的天弘永定价值成长股票型基金,也是早在6月初就获批。
而此时,基金发行的渠道也开始落井下石。最近,两家银行逆势上调了基金公司网上直销基金的申购优惠费率:一是通过农行网上银行直销的基金申购费率由原先的四折上调至七折。此外,部分基金在浦发网上银行直销的基金优惠费率也由原先的四折提升至六折。
有渠道和没有渠道的区别有多大?
农银汇理旗下的农银成长股票型基金,从6月30日到7月30日,发行规模达到最近3个月以来的基金发行最大规模——68.43亿元。
记者注意到,银行旗下的基金公司,其基金发行规模都很可观。最大的规模为交银施罗德旗下的交银债券,为103亿元。建信优势46亿元,工银添利48亿元。
“没有渠道的基金管理公司,不可能和银行旗下的基金公司去比拼渠道优势。”一个基金研究人员说。
10亿元成本红线
“不管怎样,现在做到2亿元的法定规模,成立之后再等待时机将规模扩大。”一个基金公司人员如是表示。
在他看来,没有10亿元发行规模的基金,肯定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基金经营。“一个基金如果没有10亿元左右的规模,其管理费用基本上无法满足这只基金的各类费用支出。”
他说,10亿元基本上是一个成本红线。目前基金的发行,只是被迫无奈之举。
但是,行情左右着心态。在这一时期,债券基金或者是夹杂着债券因素的混合型基金,相比较而言,比股票型基金更受欢迎。
比如,在15日准备公开募集的富国天丰强化收益债券型基金,就不失时机地这样提出:国内首只创新债券型基金。与传统债券型基金不同,富国天丰基金将在合同生效后3年内封闭运作。是因为“美国市场近3年和5年的数据显示,封闭式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率比开放式债券基金高出50%以上”。
当然,“招牌”是少不了的,那就是“五星”级的基金经理饶刚和钟智伦。
总结下来,就以下几个关键词:“经营管理有创新”、“独特产品设计”、“优秀的基金经理”……尽管词语不很新鲜,但富国的宣传词语背后的潜台词,不过就是期望靠着好的债券行情,把规模做到越过成本红线。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