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生存现状调查 不能承受的“高房价之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艺术品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调整,让京城画廊提前进入了严冬。今年90%以上的画廊都在亏损,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租金和人员成本的不断上涨加剧了行业洗牌,不论画廊成立时间早晚,还是规模大小,倒闭危机可能一触即发。如何给当代艺术画廊一条活路,是目前一个让人沉重的话题,在与困境的博弈中,一些坚守的画廊正在摸索新格局下的的生存法则。
退潮后的一片萧条
“我们798的空间还在,只是转变了经营方式,做了一个不开门营业的儿童音乐教育机构,画廊部分转移到了北京市塑料三厂艺术区。” 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中方运营总监季晓枫告诉记者。2006年,季晓枫和朋友在798开了一间在三画廊,一直坚持了8年,直到两年前他们离开了那里。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年初至今,已经有新绎空间、亦安画廊、北京季节画廊、千年时间画廊等四五家画廊搬离了798,而在近两三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空间、陈菱蕙当代艺术空间、八大画廊、世纪翰墨、圣东方画廊等早期入驻的画廊也纷纷撤离。
“798现在有超过200家包括画廊在内的各种机构,存续超过10年以上的只有十家左右,一直在承受着各种困扰以及园区的管理混乱。”季晓枫说。
在798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可以分成几类,一类是像UCCA这样的大型公益性艺术机构,有一套国际化的赞助、基金会等运营机制来维持运转;一类是资本雄厚的私人美术馆,像木木美术馆;一类是艺术爱好者、从业者、策展人自己开办的商业性的私人画廊,依靠卖画办展为生计;一类是海外画廊艺术机构的分支,像佩斯画廊,将798作为抢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第一站;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打理的画廊,其背后资本来自地产、金融、文化等各领域。
“生存得都不怎么好”业内人士表示,在京城画廊中有90%以上的画廊在亏损,798、宋庄、酒仙桥等艺术区的画廊里经常会有不同的展览走马灯似变换,甚至有画廊每周都会举办新展览,但是多数画廊没有卖出作品,一场展览能卖出一两件作品都很难得了,但也是入不敷出,卖作品的钱还不够办展览的各项成本支出。特别每到了年底,京城画廊中就会曝出被员工讨薪、资金链断裂、关门停业等负面消息。
“不论大小画廊,现在的日子都不好过,包括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寻找买家,还有流传的一些大腕破产的消息,大的机构都很难生存,中小画廊更是困难。”陌上画廊创办人高小伟说。他是一位铁杆艺术爱好者,一直有画廊情结,今年6月,他将自己多年开设计公司的积蓄投入到画廊中,在798成立了陌上画廊,拥有500余平米的展示空间。
而在宋庄艺术区的画廊则更为尴尬。画家尹坤告诉记者,遍布小堡村街边的一些小画廊,实际上被宋庄艺术家们称之为画点,因为挂的作品全部都出自同一个人,即为画廊的主人。在宋庄二三百家“画廊”中,真正具有展示流通中介功能的画廊,只占5%左右,而且能够盈利的只有两三家,与这个亚洲最大的艺术家村落形成鲜明对比。
“高昂租金、人员成本再加上市场低迷,中小型画廊倒闭了很多,今年估计还会有一批中小画廊关门,这是一个洗牌过程,艺术市场泡沫大的时候,大家一拥而入,剩下来的是有实力的艺术机构。”高小伟认为,虽然这波冲击浪潮中,也有一些有潜力的中小画廊被“误杀”了,只要有专业优势在,总会有新的机会重新入行,这是商业规律的自然淘汰过程。
高成本加剧行业洗牌
随着中国房市的逐年上涨,以及艺术区的热度不断提升,房租涨价问题是空白空间、星空间、时态空间等画廊离开798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2013年5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 798 艺术区管理方续签未来6年租约时,为了留住这家标志性的国际艺术机构,当时管理方也给予了优惠,租金为3块多一平米,而目前798内画廊的租金已经是其两倍左右。
798商业化带来的租金不断上涨一直被业内所诟病,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不断上涨的房租可能成为压垮这些画廊的一根稻草。一些画廊不得不退出798这样的高租金艺术区,有的倒闭,有的出走,选择了租金相对便宜一些的地方,但也意味着一些资源的流失,一些画廊则选择了间断性闭馆,为了节省电费、人工费。
活跃在京城艺术圈的画商陈萌告诉记者,在京城的画廊中也不乏一些顽强不倒的画廊,有的虽然业绩惨淡,但还能维持运营,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画廊拥有自主物业,省去了高昂的房租负担,或者通过整合资源等途径,取得租金和销售上的便利。
高小伟介绍,在一家画廊的运营成本中,租金和人员工资基本是平分,或者四六开,租金占比会更高一点,陌上画廊一年租金是100多万。租金上涨确实让一些执着于艺术发展的专业性画廊面临生存问题,商业环境变化却是无法改变的趋势,你只能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
他也坦承租金是一块不小的压力,但他认为每家画廊创办时对房租都有了解和预算,生存压力除了来自于房租和行业波动产生的直接资金压力,还有画廊本身定位清晰程度,运营规划和路径考虑是否周全。“我觉得那些经验和计划成熟的画廊不会轻易倒闭,而那些相对急躁、没考虑清楚,急功近利的画廊会被市场淘汰。”
“798不断上涨的租金不是主要问题,798所有的商铺租金都在不断上涨,798作为商业物业,没有为文化艺术牺牲的义务。”季晓枫说,各种艺术机构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各不相同,把倒闭责任都推给物业是不公平的,问题还在于市场环境本身。
他认为798离世界艺术市场越来越远。“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如果再卖了,798差不多就彻底变成了中国本土艺术机构自娱自乐的地方。由于门槛太高,海外画廊和机构在中国本土发展交易的积极性自然会下降,国内艺术品市场持续低迷是毫无疑问的。”
夹缝中的生存法则
在困境中生存是否已经成为国内画廊面临的一种常态?“798还是当代艺术画廊的桥头堡,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很强大,要想在画廊业做些事情的话,我们还是选择将画廊开在了那里。”高小伟这样解释他当下杀入798的原因。他也提醒,“你想做一家画廊怎么做有没有下足功夫,水平够不够高,如果冒然入行风险还是很大的。”
前几年,艺术机构及房地产商、煤老板一度蜂拥而至,进入宋庄圈地盖楼建美术馆、开画廊,然而钱烧完后,发现生存并非易事。他们或退出,或硬撑着,美术馆大多人气凋零,而画廊变成了画店。
季晓枫表示,画廊里有品质的展览越越少,越来越难办。有财力愿意做收藏的客户经历过这么多年的过山车,一是基本上该收的都收了,该花的大钱也花掉了,持续的补充性收藏,就不会有那么多钱进入一级市场,高价作品销售越来越困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了官员的捧场,没有中产消费,大众又没有足够消费能力和审美趣味,能活下来的艺术家和画廊,就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当艺术品市场以中产为消费主体的时候,艺术品的消费趋于理性而稳定。目前大众的文明程度在上升,但是生存压力也是很大,有闲钱搞艺术投资与收藏的中产才是决定艺术市场繁荣的关键。
如同陌上画廊一样,洗牌过后是新生力量的涌现。比如去年重新进驻的站台中国,同年进驻的798艺术区的还有Tong Gallery+Projects、利阿贺拿艺术空间、成艺术、歌德学院等画廊和机构。在798管理方力图发展全产业链,摆脱只靠租金的单一收入模式的定位下,近期进驻798的还有老牌的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整天泡在画廊里不敢松懈的高小伟踌躇满志,“中产同大的收藏家和机构不同,并不太会买估价百万元以上的作品,但几万到十几万的作品,会受到欢迎,我们在画廊发展中会发现更新锐的年轻艺术家,为他们同新的中产藏家系统的崛起之间搭起一个桥梁。”
“危出现了,机会也就不远了,消费时代的中产会替代高精尖的大收藏家,他们和有消费能力的艺术爱好者成为未来艺术消费的重要群体,随之而来的画廊格局洗牌是必然的,也带来了大量机会。”高小伟是乐观派。
他认为画廊坚持专业性、学术性方向不变,调整经营策略,能对未来艺术潮流进行预判,找到新锐艺术家成为大师的可能性,找到未来的张晓刚、方力钧,在市场没有遇到危机时,他们这些新生画廊很难介入,只有机会出现了,下一波的浪潮他们才有可能抓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