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首列支柱性行业 河北全产业链样本效应凸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随着8月初《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我国中医药产业正打开发展的全新空间。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将超过1.5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这是中医药行业首次被提升至“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的地位。
在政策支持下,中医药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激发出新的动力。以药材主要产地河北省为例,8月17—18日,在滦平县举行的以“绿色、健康、开放、共享”为主题的河北省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上,现场共计签约收购中药材9.5万吨,订单收购额达18.8亿元。
“2015年全国医药产值26885亿,比2010年增长一倍多。其中中药工业产值7300亿,大约占30%,中药饮片占1500亿,中成药6500亿元,这个统计数据加起来31%。”中国中药集团中国中药公司技术处总监赵润怀在产业发展大会上对中医药产业现状如此介绍。
在河北省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上,围绕中医药全产业链集中展示了创新型发展成果,包括中药材生产大县推介、基地观摩、集中展出、专题讲座、产销洽谈和现场签约等多项内容。在业内专家看来,包括种植、加工、企业在内的中药材全产业链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实施了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启动中药资源原料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三个稀缺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永平介绍称,河北省历史性地将中药产业纳入优先发展的十二大产业之一,相继出台《关于促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河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河北省中医药健康发展服务规划》三个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将其作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突破口。
数据显示,目前河北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0万亩,比三年前增加了90万亩,其中,1万亩以上中药材大县35个、5万亩以上中药材大县13个、10万亩以上中药材大县3个,万亩以上大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0%。
以河北滦平县为例,滦平县委书记蔡福浩介绍称,滦平地处京城走廊之间,境内中药材达600余种,是康乾时期的皇家药庄,以热和黄芩最盛名。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中草药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
据悉,目前滦平已成功引进医药生产企业4家,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与北京15家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医联体、医供体、医药体三大平台,合作建设了北京中医医院滦平分院、煤炭总医院、北方心脏中心等11个项目,初步实现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
蔡福浩介绍称,依托医药和生态优势,大力实施了四个康养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中医药产业对乡村旅游、养老等相关产业的连锁带动正在加速显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