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铖先生的易学之妙

作者:杨开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8-12 17:26:46

摘要:对一般人来说,《易经》或易学,晦涩难懂,玄奥高深,充满了神秘感,而在易学专家程铖先生的眼中,《易经》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哲理缜密,系统周详,道法自然,处处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 杨开金

“我不是大师,我是读易人。”“谁叫我‘大师’我跟谁急。”这是易学专家程铖先生的口头禅。

对一般人来说,《易经》或易学,晦涩难懂,玄奥高深,充满了神秘感,而在易学专家程铖先生的眼中,《易经》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哲理缜密,系统周详,道法自然,处处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与《易经》结缘

程铖先生与我同在文化部机关工作10余年。他仁善厚道,睿智豁达,谈吐儒雅,博学多才,思路飙烨。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谈论着“风水”和“姓名”学时,大显出他的“读易”才华。

《易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距今已几千年,但仍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连。老百姓很讲究“风水”和“姓名”,有人认为是迷信,其实它们是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姓名学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姓名起得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自己的命理,与本人的人生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程铖先生随着对《易经》的周复谛读和潜心研究,他充分吸取《易经》中的精华,运用于现代社会生活。他由《易经》的终极目标“现群龙无首,吉。”的引示,倡导人类社会“中和位育”发展理念。在他的“中和位育”发展理念中,“中”—核心彰明,天下之大本也;“和”—缘循和谐,天下之达道也;“位”—秩序井然,天下之秩倚也;“育”—繁荣昌盛,天下之生续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对《易经》的“象、数、理、占”四大元素有新的研析,他认为:象代表太阳,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态;数代表空气,指客观事物存在的信息函数;理代表水,指客观事物存在的秩序;占代表智慧指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他还认为“象、数、理、占”是不可分割的宇宙的大系统。

“变通”与“趣时”

执着、勤奋、天赋与谦和是程铖先生成功的秘诀。如今,他已成为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层次的易学大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易学理论和易学鸿模。

在多年的研析积淀中,程铖先生感悟到《易经》的大智慧与大系统是《易经》的智慧之源。“变通”、“趣时”、“知几”是《易经》的三大智慧,特有的系统模式和系统理论则是《易经》的大特色。 “变通”是《易经》的灵魂。“……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天地万物以阴阳之道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从根本上说,大自然的运动变化,是《易经》的变性的蓝本。《易经》之变在逻辑上反映出它和历史之变的统一性,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人们要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机警灵活,不拘常规地运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恰当有利的位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兴则昌,昌则盛,盛则恒”。“趣时”是《易经》的脉搏。“变通者,趣时者也。”讲的是趣向合宜的时机,促进变或防止变。它启示我们“宜於时通,利以处穷。”要“承天而时行”,与时偕行,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灵动自如,做任何事既不能“违时不进”搞保守主义,也不能“超时而进”搞激进主义。“知几”是《易经》的神智,讲的是事物的精微、深奥之处,它启示我们天下的事都有一个开始,如果我们能在混沌不清的太易之时,或在气之未分的太初之时,或在形之未成的太始之时,或在质之未定的太素之时就辨察,及时地发现并研究细微征象,就可能因势利导,逢凶化吉。其实《易经》的这些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许多原理是通合的。

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研究。他认为自古以来《易经》在我国城市选址、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古建筑堪称体现《易经》精髓的典范。北京古城东西南北轴线分明,日月天地坛各守东西南北,以故宫为中意味着风水上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任何城市规划建设,皆不能脱离“地势地利”,也少不了水和水口。规划建设除应本着“天人合一”之道;“认识自然,敬畏自然,顺其自然,享用自然” 之理;“保护为本,规划优先”之原则,还应遵循“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等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易”无止境

程铖先生一直秉持《易经》所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积极实践。他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而且在《易经》的生活化、实用化、科学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他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理论与研究》杂志上属文《<易经>的大智慧与大系统值得借鉴》中所说:“《易经》是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结晶,蕴藏着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智慧。”“《易经》以宇宙为系统模式,以宇宙阴阳对立、循环变化的基本法则为系统理论基础。阐明了万事万物的属性,指出了自然法则和自然变化规律与吉凶厉悔吝咎的含义,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易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更新的过程。它的特有的系统模式和系统思维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影响甚巨、甚深、甚远。

程铖先生常说旨趣《易经》、研析《易经》、传播《易经》、履践《易经》是行天意、悟大德、积大善、弘大业的事情。顺德达志,君子顺德积小以高大。他还说,研究《易经》应本着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抓住特色性,弘扬科学性,倡导实用性的原则,使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