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资本寒冬侵袭 谨慎风投仍青睐垂直SAAS机会

作者:曹珂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7-21 18:17:39

摘要:2015年是企业服务投资的狂热之年,众多投资机构在企业服务领域纷纷撒下重金。一时间,SAAS服务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频频爆出规模巨大的融资。IDG资本熊晓鸽曾在多个公开场合频繁表示,下一代BAT可能出现在To B领域。

资本寒冬侵袭 谨慎风投仍青睐垂直SAAS机会

本报见习记者 曹珂 北京报道

2015年是企业服务投资的狂热之年,众多投资机构在企业服务领域纷纷撒下重金。一时间,SAAS服务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频频爆出规模巨大的融资。IDG资本熊晓鸽曾在多个公开场合频繁表示,下一代BAT可能出现在To B领域。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面对企业服务的巨大风口,IDG早早地就进行了布局。2013年,IDG资本还成立了企业服务的投资小组,目前共投资了50多家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

然而,2015年下半年,国内二级市场的暴跌引发了一级市场的寒冬,资本寒冬的背后,创业市场也进入价格和企业内部的调整期。业内人士指出,2016年是企业服务重新洗牌的一年,资本对于SAAS市场开始变得愈发谨慎。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SAAS领域是否还有投资机会?投资人更青睐哪类SAAS项目?

SAAS创业有四大机会

事实上,目前仍有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看好垂直SAAS领域。“在中国,不管是to C还是to B,风口来了之后,基本上瞬间就会变成红海。但垂直领域对于早期创业者来说还是有一些机会的。” 极客帮创业合伙人齐洁称。

三行资本创始人孙达飞认为,在一片资本寒冬的呼声中,SAAS企业服务项目仍有四大机会。

第一是系统性机会。中国SAAS创业面对的系统性机会主要是与美国对比的。美国有着非常好的生态环境,虽然中国这样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中,不过有着比美国更好的系统性突破机会。中国企业数量与美国相仿,美国约3000万家,中国约2500万家,但中国仍有众多的小微企业;在中国,SAAS替代的主要是人力成本,直观易销售,而美国这种替换成本和难度很大,所以,中国SAAS领域的创业者只要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能深深地抓住客户的痛点,从而实现批量销售;此外,中国SAAS更容易直接面对核心客户,而美国则往往需要SAAS爬台似的逐级面对各级客户,初创期进入核心用户难度较大。

第二是移动端普及带来的快速突破机会。中国企业用户在移动端日使用时间很长,在Web端日平均上网时间较少,因而SAAS领域的创业企业应适应客户使用习惯,直切移动端。

第三是去IOE带来的快速替代机会。在中国的企业基础软件板块里,去IOE为中国SAAS创业企业在基础运维软件、安全等领域创造了大量机会。

第四则是SAAS垂直领域的发展机会。与通用领域SAAS相比,垂直领域的痛点更聚焦,口碑形成后更容易快速推广。孙达飞还判断,2016年后垂直领域中会出现一波新的SAAS机会,即4.0。

“不要过分在乎融资冷不冷,市场冷不冷,大机会就在这里,细分并把握核心需求,把产品做到极致,并且找到好的团队和销售方式,就一定可以找到好的创业方向。”孙达飞表示。

估值问题

中国的SaaS企业在美国有很多对标企业,而美国二级市场上很多对SAAS企业估值在10倍左右。那么,中国的SaaS企业有怎样的估值方法?在当前国内资本寒冬的状况下该怎么做适当调整?

在孙达飞看来,目前中国现有估值模型的确在遵循美国规律,但今年春节之后,美国二级市场可以用“大范围的溃退”来形容,一旦估值体系崩塌,投资人投完的公司下一年谁来接?所以,未来两到三年,SAAS创业公司一定要有正向现金流,并且有更好的净利润和营利。齐洁也表示,今年资本市场回归理性,所以SAAS型创业企业要赶紧做现金流,如果想着刚开始起步就用“大资本烧用户”的方法是不现实的。

卢山说,复星昆仲第一个估值方法是从美国学回来的,10倍PS。大家把它当成中位数,其实美国最顶层公司的平均值是10,实际上是套个10的中位数,远高于整体中位数的和。“我觉得中国的企业服务,从去年开始估值是明显偏高的,今年我们还是要用回归加上指标来判断。”

此外,SAAS领域创业者在寻求融资时究竟是该选择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呢?两者分别有何好处?“我觉得拿什么钱都可以。”复星昆仲投资董事卢山表示,“未来,所有投资人都希望你能够IPO退出,创业者希望上市实现个人价值和财务自由,但美国企业服务市场上市有隐形门槛。在美国IPO那一年,你需要将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做到2亿美金或者10亿人民币,如果你从拿第一笔资金开始到7年后无法实现,那千万别选择美元基金融资,因为你去不了美国。如果你有不错的利润,你有可能在国内就IPO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