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资快递企业冲刺“最后一公里” 中通赴美IPO疑云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7-15 23:08:06

摘要:在行业利润率逐渐走低、人工成本逐渐上升且升级基础设施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之下,中国的快递企业都加快了向资本市场冲刺的节奏,而先发优势诱惑之下的上市途径也从最早谋划IPO逐渐变化为买壳、借壳甚至海外上市,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成为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快递企业。

中资快递企业冲刺“最后一公里” 中通赴美IPO疑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在行业利润率逐渐走低、人工成本逐渐上升且升级基础设施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之下,中国的快递企业都加快了向资本市场冲刺的节奏,而先发优势诱惑之下的上市途径也从最早谋划IPO逐渐变化为买壳、借壳甚至海外上市,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成为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快递企业。

7月12日,有消息称,中通已向美国SEC提出IPO申请,拟融资规模约为10亿-20亿美元,不过《华夏时报》记者搜索SEC网站相关关键词时却并未获得详实信息。中通赴美上市也由此迷雾重重。

中通美国上市?

在申通快递、韵达快递以及顺丰速运等民营快递企业为了尽快实现在国内上市的目的而竞相借壳之时,传统“三通一达”中的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通)除了在年初曾经公开对外披露过可能通过在中国香港或美国这样完全不同于其他快递公司的途径实现上市之外,并无更多动作显现。

然而当中通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之时,却是已经申请在美国进行IPO的消息。

国内媒体在7月12日纷纷援引来自路透社的报道,指出中通已经向美国SEC提出申请,计划在美进行IPO,融资规模将在10亿-20亿美元。

而经本报记者联系中通方面以及接近中通的多位人士求证,并未得到关于此事更为详细的信息,其中有中通人士表示不会回应目前各种传闻,待合适的时机可以披露相关的消息时自然会向外界公布。

实际上,关于中通将赴美或港上市早已有相关消息流传,今年2月两家媒体便在同一天发布了关于中通上市完全不同的消息。其中《华尔街日报》称中通计划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聘请投行针对其10亿-20亿美元的IPO计划进行推介。而《国际金融评论亚洲版》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中通快递计划今年在香港上市。

7月15日,本报记者在SEC网站搜索跟关键字“zhongtong”相关的信息时只发现一条发布自2004年10月的相关信息,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名为ZhongTong Inc.的企业与一家名为HERITAGE CAPITAL GROUP, INC.之间股权交易的备案信息。

而根据ZhongTong Inc.提供的企业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地址位于浙江宁波鄞州区,该公司的主要管理者为JianJiang Zheng,经过相关信息的比对,ZhongTong Inc.的诸多信息都与宁波奥克斯集团密切相关,但并未显示出与总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中通有任何关联之处。

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中通是一家2002年创立的企业,而上述SEC相关交易信息创建于2004年。

上市“最后一公里”

为了能够在战略上取得优势,中资民营快递企业从去年起先后加快了上市的步伐。

包括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以及顺丰速运和韵达快递先后寻求到“壳”资源。

2015年12月2日,申通快递宣布借壳艾迪西上市,估值169亿元。今年1月15日,圆通速递宣布借壳大杨创世上市,估值175亿元。5月23日,此前一直对登陆资本市场显得并不急切的顺丰速运也宣布将借壳鼎泰新材上市,估值433亿元。7月1日,韵达快递则宣布将借壳新海股份上市,估值180亿元。

面对国内快递业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利润率下降等诸多问题,能够募集到资本实现产业以及布局的进一步升级便成为快递企业无法逃避的最终选择,这恐怕也是各家争相试图用最短的路径以实现到达资本市场的目的。

但中国证监会在6月17日发布通知,拟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一新规定对"借壳上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新规则将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同时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炒作,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与新进入控股股东的股份都要求锁定36个月,其他新进入股东的锁定期从目前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3年内存在违法违规或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卖壳”。

尽管目前尚难以预料到这一新规会对即将登陆A股市场的民营快递企业有怎样的影响,但对于谋划在国内上市但进展明显落后于前述几家企业的公司而言显然会产生不小的冲击。

“在海外上市无非是考虑到这样几个问题,比如股权架构、股东倾向、国内IPO的难度和周期以及上市时机等,”一位投行从业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如果中通选择在海外上市,很大可能性与国内IPO过长的等待周期相关,也许起步晚于其他几家,但鉴于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架构以及运作流程,不一定会比在国内上市的几家晚多少。”

该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竞争格局,几家快递企业谁能够率先实现上市,谁就更有可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形成战略上的优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