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中国话语权 平安加盟R3挖掘“区块链”金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5月24日,《华夏时报》获悉,中国平安对外宣称与国际顶尖金融创新公司R3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为全球金融市场设计和应用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此举意味着当国外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日渐成形,而中国尚在混沌中摸索的时候,中国平安率先进军“区块链”技术领域,挖掘其背后的巨大金矿。
“作为对金融科技最具敏感性的传统金融机构,平安集团进军该领域在情理之中。区块链(Block chain)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数据库样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公开,透明,可追溯以及不可篡改的特性逐渐得到全球银行券商等金融业的关注。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中心化结构应用普遍的金融领域尤其备受关注。平安集团的进入,有利于推动区块链与金融相结合,最终应用到不同的金融场景中,而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拥抱区块链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5月25日,上海共享金融创世合伙人史青伟受访时分析指出。
平安缘何关注区块链
本报了解到,作为中国首家加入该联盟的金融机构,平安此次将与全球最大的四十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金融服务行业开发基于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的开拓性商务应用。此次平安加入的是以R3实验与研究中心(R3 Lab and Research Centre)为基础的R3全球合作伙伴网络。该中心已迅速成为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合作开发测试的重心。
“平安集团一向积极将前沿技术和创新运用于其银行、保险、投资和互联网业务。我们为加入R3感到振奋,并期待开发和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更加高效的端到端金融资产数字化管理。”当日,平安集团首席运营官陈心颖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R3组织对于平安的加盟,也持欢迎的态度,其首席执行官David Rutter对外表示,在R3发展代表全球银行及金融机构利益的成员网络历程中,平安的加盟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期待与其合作开发新一代金融服务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由金融行业资深人士、技术人员和区块链及密码学专家组成的R3团队正与该联盟成员共同进行研究、实验、设计和建构,以使该技术满足银行业在身份、隐私、安全、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及遗留系统整合方面的需要。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世界范围已被普遍看好,多国对区块链技术抱有正面积极的态度。英国政府是世界上对区块链技术宣传及推广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美国、日本、香港等都出台了很多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政策。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其技术来源主要为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公司;二是新兴创业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其未来发展或涉及区块链众筹、区块链征信等领域。虽然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年初曾发表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领域的展望,但是中国的区块链发展仍然很模糊,而且与国外相比,有很大一段距离,平安加盟R3应该尤其自身的战略考虑,不排除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动作。”5月26日,上海一家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创业机构负责人受访时如是分析。
中国话语权在哪
平安加盟R3宣告了中国正式开始参与在全球区块链技术上的话语权,而国内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也暗流涌动。
此前,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至2016年初,全球已诞生了917家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公司,全球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了15亿美元。以花旗银行、纳斯达克代表的等各行业的巨头企业甚至纷纷争先步入实验室阶段,进行区块链在多个场景中探索式的应用实践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19日,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在北京成立,开始打造中国特色区块链模式。记者获悉,该联盟将结合中国金融行业的独特业务逻辑和中国政策法规,共同研究符合中国特色的区块链技术。China Ledger由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十一家公司发起。
此后在5月20日,由上海共享财经举办的一场“2016区块链圆桌论坛”上,聚集了超过60人从事区块链研究的分析师、从业者、私募投资人士,中国的区块链研究从“草根力量”加速走入大众视野之中。
“我国需要防止被全球的金融科技变革边缘化,同时也要仔细考虑中国金融体系的适应力,因此这样的联盟不可或缺。当前,海外金融行业区块链发展如火如荼,已形成全球性联盟,比如顶级银行间的R3联盟。平安加入该联盟是一个巨大利好。而ChinaLedger联盟成立,将建立开放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协议,促进全行业依照统一标准建立符合中国金融特色的区块链应用,打造中国的价值互联网。”国泰君安分析师宋嘉吉分析指出。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区块链技术研究上,已经不甘于落后欧美国家。而这座巨大的“金矿”该如何挖掘,则要看各家公司各显神通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