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密资产现货ETF发行一周年:比特币ETF全涨,以太币ETF全跌,机构加速开拓新品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一年前,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正式“试水”发行加密资产现货ETF产品,内地三大公募巨头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在香港子公司博时(国际)、嘉实(国际)、华夏(香港)分别发售了三只比特币现货ETF和三只以太币现货ETF,成为亚洲地区进军加密资产投资的先行者。到今年4月30日,这六只加密资产ETF运行满一年,它们的收益表现如何呢?
截至4月29日收盘,博时比特币ETF(03008.HK)、嘉实比特币ETF(03439.HK)、华夏比特币ETF(03043.HK)成立以来收益分别为47.1%、46.19%、46.76%;而另外三只同时成立的博时以太币ETF(03009.HK)、嘉实以太币ETF(03179.HK)、华夏以太币ETF(03046.HK)的收益则分别为-44.22%、-46.76%、-44.53%。两类挂钩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现货ETF产品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无论是美国市场还是中国香港市场,加密资产现货ETF的表现与所挂钩的资产本身是强相关的关系,从比特币本身来说,从去年4月到现在,价格从6万多美元最高涨至近11万美元,现在回落至10万美元下方,收益率在40%左右;而以太坊的价格一年内则从2200美元跌到1600美元区间,跌幅也在40%左右。不过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盈利亏损都取决于产品的选择。”香港一家持牌交易虚拟资产机构负责人Sopha Chen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表现符合预期
作为在加密资产领域投资品类的重磅布局,去年三大公募在香港的资管机构发售挂钩比特币、以太坊的现货ETF。比特币、以太坊现货ETF作为一种类似于黄金现货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主要通过持有大量加密货币现货来锚定跟踪比特币的价格。
不过在更多海外加密市场人士看来,比特币现货ETF和以太币现货ETF的表现符合预期,一正一负之下,如果投资者两边都“下注”了,那基本没有获得收益。
“从我们接触到的投资人行为来看,很多投资者都更看好比特币ETF产品,以太币ETF相对而言交易规模就比较小。因此投资了加密资产ETF产品,整体而言投资者赚钱的比例更高。”4月28日,上述一只比特币ETF的香港做市商负责人受访时称。
该负责人表示,这类产品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与比特币及以太币现货价格密切相关的投资回报。
“加密资产现货ETF简化了投资流程,降低了入门难度。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带来了规范的投资操作和风控体系。投资者可以在主要证券交易平台上交易这些ETF产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也降低了风险。此外,该类ETF产品支持实物申购与赎回,使得投资者能够通过持有ETF份额来间接拥有比特币,而不用担忧私钥的保存和资产安全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投资流程上,当前这些ETF产品支持现金或者比特币认购,但操作必须在香港开立相应账户。
“依照香港证监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年12月发布的联合通告,无论是现有的虚拟资产期货ETF还是未来推出的现货ETF,都不得向内地等限制销售虚拟资产产品区域的零售投资者提供。然而即便不是香港永久居民,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内地居民,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也有机会参与这些ETF产品的交易。”香港另一家虚拟资产交易所负责人贺溪(化名)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以比特币现货ETF交易规则来看,在每手交易股份数量上,华夏比特币ETF和嘉实比特币ETF设置的门槛为100股,而博时比特币ETF则是10股;对于申购股份数,华夏和博时的最低要求是10000股,嘉实基金则较高,要求至少为50000股。
“事实上,不论是中国香港还是欧美地区,加密资产ETF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海外的高净值人群和机构投资者,普通个人由于其净值波动较大不宜参与此类产品的投资;不过像香港三只比特币现货ETF在赎回方面对投资者另有一层保护,均支持投资者通过现金或实物增设或赎回ETF份额,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只要不卖出,可以长期持有虚拟资产的现货,待价而沽。”贺溪指出。
机构加速开拓新蓝海
事实上,在虚拟资产现货ETF运营平稳的态势之下,头部公募香港子公司又开始新的产品创新,市场竞争渐趋激烈。
就在4月11日,博时基金(国际)与HashKey Capital Limited宣布,双方联合推出的博时HashKey以太币ETF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从4月25日起获准开展以太币质押活动,该ETF也成为亚太地区首只支持以太币质押的虚拟资产现货ETF;4月16日,华夏基金(香港)宣布,旗下华夏以太币ETF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成为可提供质押服务的现货ETF产品。
在这之前,嘉实(国际)率先推出了香港第一只代币化基金,由Meta Lab HK提供代币化解决方案,仅面向专业投资者;今年2月28日,华夏基金(香港)推出亚太区首只面向零售投资者的代币化基金——华夏港元数字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港元计价的短期存款及优质货币市场工具。仅一个月后的3月28日,博时基金(国际)宣布,与HashKey Group合作的港元及美元货币市场ETF代币化方案获得香港证监会正式批准,并于4月在香港面向全球发行,这也是全球首只代币化货币市场ETF。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香港虚拟资产行业兴起的当下,头部公募香港子公司在该领域的创新探索仅仅是开始。香港特区政府对于虚拟资产领域的发力则是持鼓励支持的态度。
今年4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对外表示,特区政府将发布第二份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阐明如何利用Web3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以及加强数字资产技术的应用。香港证监会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蔡凤仪也透露,目前香港正借助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优势,积极推动虚拟资产ETF与代币化两大关键领域的发展。
更有市场参与者预测,到2030年代币化资产市场规模可能达到万亿美元,堪比ETF的增长传奇。据估计,仅资管产品的代币化每年就能节省超过1000亿美元的成本。
在今年举行的香港Web3嘉年华上,香港证监会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蔡凤仪就指出,香港已出现私募代币化结构性票据、权证、债券、私募代币化基金,以及零售代币化黄金产品,有3只零售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上市,其中1只创下了同类产品首发规模的最高纪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