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外金融合作共谋变革创新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简宁 北京报道
2005年3 月25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ING 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陶曼特、IFC东亚和太平洋局副局长冯桂婷共同签署了股份认购和战略合作伙伴协议。随后,3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是一次跨越重洋的握手,是北京银行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而光辉的时刻。正如闫冰竹在后来的一篇回忆文章中所写:“这是个精彩的瞬间,是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在这一刻,引资过程中所有的焦虑、所有的彷徨、所有的忙碌,都在成功的喜悦中随风而去;在这一刻,北京银行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了全新的开始,而北京银行勤奋务实、团结进取的管理团队正是这段历史的开创者、见证人。”
2016 年3 月,北京银行引资迎来11周年。在业内人士看来,引资的成功,标志着北京银行向国际化银行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是跨越历史的一大步。对北京银行而言,引入外资已不仅仅是充实资本,而是要真正实现“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以此为契机变革发展理念、提升竞争能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正如闫冰竹所言:“扭转乾坤的新局面、豁然开朗的新气象,始终孕育在审时度势、变革创新的勇气之中。”
开启国际发展征程
北京银行于2004年启动引资工作,在经历反复权衡后,最终选择荷兰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财务投资者。在整个引资过程中,北京银行始终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尽职调查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引资谈判工作更是惊心动魄,多次陷入僵局。
据闫冰竹后来回忆说,在那些艰难谈判的日子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听取谈判工作的进展汇报,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总是送走汇报的人员之后,还要在办公室里仔细斟酌、反复权衡,在睡下之后,夜不能寐,思考每一项决定是否正确,每一处细节是否完美。他深知执行党委、董事会的每一项决策,都直接关乎广大股东的利益和全体员工的期望,倍感责任重大。
在决策的过程中,中国银监会、北京银监局的领导也在始终关注着北京银行引资工作的进程,多次帮助把控方向,确定具体策略。
终于,引资谈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荷兰国际集团(ING),这家来自荷兰、标识为橙色狮子的全球性金融服务集团,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完善的内控机制,以及在保险、基金、银行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等优势,在谈判中胜出。
2005年3月25日,在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的见证下,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股份认购及战略合作协议,ING集团成功成为北京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国际金融公司也入股5%成为财务投资者。
有分析人士认为,北京银行的成功引资极大地增强了北京银行的资本实力和竞争能力,标志着北京银行迈出了资本化、国际化的关键步伐。从引资启动到引资成功,北京银行再次缔造了一个业内神话——创下了国内银行业引入外资的三个之最:即“引资时间最短、政策用得最足、引资溢价最高”。
同时,在整个引资谈判过程中,北京银行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创造了收益、为员工赢得了未来。
打造金融合作典范
北京银行成功引资11年来,中外双方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推动北京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业务拓展步伐明显加快、人员队伍素质全面优化,实现了从引资到引智、从交流到交融,成为中外资本融合的经典案例,开创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也极大地提升了北京银行的战略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通过引资提升了北京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外籍董事加盟并进入专门委员会,为北京银行带来了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提升了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参照国际先进治理理念和监管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董事会在战略制定、发展目标、经营措施、重大会议等方面不断完善,最大限度提升了公司治理的效能。
其次,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ING长期派驻管理人员分管风险管理工作,并指导北京银行率先在中国内地银行业进行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引入ING集团先进的风险量化工具模型,相继开发出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客户信用评级模型、客户违约率模型等,北京银行实现了由传统的专家评定向风险量化模型的转变。
第三,北京银行的科技研发水平大幅提升。在ING的技术援助下,北京银行建立起集业务处理、会计系统、客户信息管理及风险控制于一身的数据大集中、全功能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打造了地域贯通、客户贯通、业务贯通的“两地三中心”科技建设格局。
不仅如此,通过借助ING项目支持,2006年北京银行启动了社区银行项目,2010年启动“赢在网点”项目,有效推动网点向“服务营销型”转型。另外,ING集团在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方面也给了北京银行全方位的支持。
同时,为了加快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2013年9月,在ING的技术支持下,北京银行正式发布直销银行品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直销银行的商业银行。2014年,北京银行直销银行总部与ING 集团联合开展了直销银行调研项目,确定了直销银行价值主张战略规划,双方还联合开展了IT 差距分析,为双方在直销银行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奠定信息技术基础。
一位券商资深银行业研究员直言:与ING 集团合作11年来,通过与其开展真诚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北京银行抢抓历史机遇、持续改革创新,各项经营指标均达到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创造了国际化的经营业绩。
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年末资产规模1.83万亿元,增长21.1%;利润总额超过210亿元,实现净利润168.5亿元、同比增长5%,人均净利润145万元,展现出强劲盈利能力;ROA 1.01%、ROE 15.83%、成本收入比27.9%,经营管理效能显著提升;不良贷款率1.12%,拨备覆盖率269%,拨贷比3%,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水平。在经济下行期,各项经营管理指标仍处于上市银行优秀水平。同时,北京银行的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球排名在过去10年内跃升400多位,一级资本排名全球千家大银行第87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银行百强。品牌价值超过260亿元,排名中国银行业第7位。
目前,北京银行已在全国设立了十余家分行,成立香港代表处、荷兰阿姆斯特丹代表处。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IFC、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深化战略合作,打造了资本化、多元化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同样,北京银行的优异业绩也为ING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ING集团与北京银行合作11年来得到的综合投资收益是初始投资的10倍,并提升了ING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在当前很多外资股东选择从国有银行撤资的背景下,外方对北京银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对北京银行的企业文化高度认可,愿意进一步深化和继续加强战略合作。
见证中荷两国友谊
北京银行与ING集团的深入合作,不仅是金融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双方的战略合作,实现了中荷企业的互利共赢,更见证了中荷两国的友谊。
2008年10月27日,刚刚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率领荷兰代表团,莅临北京银行考察访问。在听取了闫冰竹的汇报后,巴尔克嫩德首相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北京银行与ING集团的战略合作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
另外,双方的战略合作,得到了中荷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荷兰期间,与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共同见证双方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银行业深化中外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2015年3月25日,双方合作10周年之际,在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见证下,北京银行与ING集团在上海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续签仪式,双方在零售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继续合作的基础上,将在直销银行、创新实验室、公司治理、国际化发展等领域开展新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层次。双方希望依托各自优势,紧抓中国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共谋发展,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下一个5年。
同年10月26日,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访华期间,再次与习近平主席共同见证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签署合资直销银行谅解备忘录,极大地提升了北京银行品牌形象。
此外,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各级领导先后莅临ING集团参观访问,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荷兰外交大臣孔德尔斯、阿姆斯特丹市市长范德兰等都曾到访北京银行,见证北京银行与ING集团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荷兰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升级。
进入2016年,北京银行与ING 集团的合作迎来了11周年。面向未来,闫冰竹表示,北京银行将把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深化与ING的战略合作,以五大理念为指引,提出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全面探索中荷金融合作的新模式,着力建设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受人尊敬的百年老店。
闫冰竹指出,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北京银行正积极与全球最成功的直销银行ING Direct探讨直销银行在中国的运营模式与管理体系。
另外,北京银行将联手ING开发创新性金融项目,融合国内金融需求与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前瞻性、引领性、适应性金融产品创新实验,打造中国银行业战略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不断迈出国际化发展步伐,为中荷金融合作贡献新的力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