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出售资产 2015年亏损仍扩大近一倍 持续亏损 汇源还能怎么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现在正值春夏之交,国内知名果汁企业汇源集团却身处“寒冬”中,饮料市场的不景气,连国内果汁大佬汇源果汁也难以脱身。
3月29日,汇源果汁发布2015年成绩单。根据这份最新的财报,汇源果汁去年录得亏损2.29亿元,较2014年亏损1.27亿元有所扩大。作为老牌果汁企业,汇源果汁曾因为管理思想老化而被外界诟病,近些年来,其也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在管理人员、新品和并购等领域开疆拓土。虽然对于未来,汇源果汁的命运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汇源求变的心还在。
亏损额度扩大
在该份财报中,记者看到,汇源2015年获得政府补贴1.15亿元,另外加上出售物业厂房、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等合计达到5.18亿元。即如果没有“卖子”收入、政府补贴等其他收入的话,汇源果汁去年亏损额或将达到7.46亿元。
而这已不是汇源第一次亏损,也不是汇源第一次“卖子”了。汇源这些年来的经营似乎已经进入了完全靠政府补贴、卖子求生的密集动作中。
数据显示,2014年,汇源亏损1.268亿元。获得政府补贴以及卖公司等其他收入达到2.55亿元,即实际主营业务亏损达到3.82亿元;2013年,汇源号称净利润2.285亿元,而当年其获得的政府补贴高达2.248亿元,出售附属公司收益则是4.26亿元;如果没有包括这些在内的额外收入,汇源果汁当年是亏损4.22亿元。
2008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24亿美元(179.2亿港元)价格全资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发行股本。当年决定将汇源当“猪”卖掉的汇源创始人朱新礼雄心勃勃要往饮料业上游发展,然而不幸的是,商务部最终否决了该项交易,汇源果汁从此一蹶不振。
截至目前,汇源果汁市值为74.35亿港元。相比当年可口可乐开出的价格,除掉汇率因素,如今的汇源市值已大幅缩水104.8亿港元。
“2016年中国经济仍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供给侧改革政策将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国内外饮料巨头的资料分析来看,2016年饮料市场依然身处‘寒冬’之中。”汇源对于上述业绩,坦承当下低迷的行业环境中面临的尴尬处境。
从销售额看,上述各种产品除了中浓度果蔬汁微增长外,其他在2015年均录得双位数的同比增幅,汇源2015年在中国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名次依然靠前,包装水及三得利产品销量更是增长迅猛。
多重改革试水市场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曾经为了公司发展,引进过有着丰富快消品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苏盈福,但好景不长,苏盈福刚上任一年时间,或因为业绩不见起色的原因,位置被汇源元老于洪莉替换掉。
外界大多观点认为汇源家族式企业思想陈旧,但事实上,汇源这些年也在努力求变,无论产品、渠道还是资产整合层面都在不断试水。
去年1月,汇源果汁收购三得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本权益,与三得利(上海)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的50%股本权益股权交易正式交割,其后完成经销客户的转移及业务运营的过渡。与之相对,汇源的销售成本也水涨船高。去年,该指标大幅增长17.2%至35.13亿元。
一面是购入优质资产,一面则是淘汰落后资产。去年6月底,汇源果汁旗下子公司鲁中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18.12亿元向北京方正富邦创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售下属9家子公司,希望“调整资产结构”和提升财务结构。
除了资产整合,在渠道层面,汇源表示,公司在过去的一年,积极拓展线上及线下销售。在线上方面,先后与多家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O2O平台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为公司实现终端使用者“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服务奠定了基础。在线下方面,公司与中石化销售公司于2015年度展开了更为细致的合作。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还进一步开发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其它海外市场,以不同的合作方式,扩展国内外发展新空间。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汇源产品在易捷便利店系统17400余家门店展开销售。
前不久,3月1日,汇源经销商大会上,汇源果汁集团力推“萌果星球”100%果汁PET包装等多款新品,涵盖果汁、轻口味功能饮料、苏打水等多品类,布局2016年。
众所周知,创新求变历来是企业驰骋商海的基本法则,而汇源也不例外,朱新礼在会上表示,汇源积极切合市场发展需求,主动打造年轻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新产品,瞄准热门品类,进一步拓展产品线以满足消费者及渠道的多重需求与变化。
不过,改革动作频频,何时能挽救业绩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