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与全球化泛娱乐产业 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符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2016年是文坛巨匠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莎翁剧作《裘里斯·凯撒》中,密谋者要刺杀凯撒时,剧中人说,“从今往后多少世代,在今天尚未诞生的国度,用我们尚不知晓的语言,这崇高的一幕将被人不断搬演”。这句台词意想不到地预言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永恒。时下,全球规模的戏剧、电影、出版、数字娱乐等莎翁纪念活动正在不断上演,在全世界无数“莎迷”的响应下,莎士比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化的泛娱乐产业。
“莎士比亚热”的全球热
140个国家和地区从今年1月开始“永恒的莎士比亚”系列纪念活动,且活动将贯穿全年。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万人将有机会参与别具一格的线上活动,通过舞台和电影表演、各类展览、朗读会、座谈会、研讨会,还有专门为课堂和英语学习者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直接领略莎士比亚作品的魅力。
英国文化协会表示,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举办“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赞颂莎翁及其作品的持久影响,这不仅是在探寻他在世界各地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是在继续证明他的故事、话题和语言依然与当今的世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然是未来几代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学经典。
在“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中,英国文化协会与来自娱乐、文化、金融、公益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携手帮助人们重新发现和纪念莎翁给世界留下的深刻影响。
与英国电影协会合作,从英国影协资料库中选取20部根据莎翁作品改编的经典电影,在全球巡回放映,这将成为莎士比亚电影规模最大的巡映活动,其选择的影片包括:《沉默的莎士比亚》、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哈姆雷特》(1948年)、泽菲雷里版执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68年)以及理查德·隆克瑞恩执导、伊恩·麦凯伦主演的《理查三世》(1995年),麦凯伦还将领衔4月开始的英国电影协会莎士比亚电影季。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莎士比亚作品影片也将向全球观众放映,同时还将放映一批备受赞誉、颇具开拓性的当代莎士比亚作品影片,这其中就包括由玛克辛·皮克主演、曼彻斯特皇家交易所剧场版《哈姆雷特》的全球首映式。
挑选英国创意领域的新锐艺术家,如维多利亚·莫杰斯塔、大卫·威尔逊以及一些SBTV与英国格莱美获奖艺术家,请他们制作短片阐述自己最喜爱的经典莎士比亚作品情节,启发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探索莎翁作品,并激励他们制作短片参加网上竞赛,展现自己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这些影片有望在2016年的各类电影节上展映。
今年恰逢中国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以及英国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汤公与莎翁:戏梦四百年”系列演出活动,首推“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演出季”,包括《亨利五世》、《惊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死了》以及《驯悍记》等四部根据莎翁作品翻译和改编的舞台剧。
今年2月,来自莎翁故乡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明星阵容来到上海,带来莎翁著名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而上海大剧院贯穿全年的“爱上莎士比亚”艺术季也由此拉开序幕。整个艺术季包括歌剧、交响、戏剧、芭蕾等超过10场以莎剧为主题的演出,和形式丰富的莎翁主题开放日、讲座、论坛、市集、工作坊活动。
产业化的世界性文化符号
莎士比亚的戏剧启发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世界领袖、作家、电影导演、艺术家、作曲家和演员都曾拜读过莎翁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并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时代,从而影响历史的进程。
相对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等作品,其历史剧并不为中国观众熟悉。正值盛年的莎士比亚为他的剧团创作了《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英格兰中世纪迷人的历史、血雨腥风的宫廷争霸、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莎翁在相对独立又首尾相连的作品中,将当时英国社会从市井小人到帝王将相的心理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诞生了戏剧史上最著名的喜剧人物之一——福斯塔夫。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格里高利·道兰表示,莎翁讲述英国历史上的传奇家族,通过一个玩世不恭的年轻人如何成王的故事,挖掘战争、爱、友谊和责任等主题。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有如此力量,能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鸣。
国内莎学研究者认为,莎学繁荣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全球特别是英语世界里,莎士比亚戏剧为西方文化重要源头之一,也是每年出版量、销量最高的两部英文作品,是了解和研究英美文化文学者的必读。
同时莎士比亚又是社会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伦敦的环球剧院,演完一部莎士比亚的戏,第二天会安排一场需要购票的“谈话剧院”,观众当场与主创人员就演出进行交流问答。
莎士比亚是世界性的文化符号。英国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教授迈克尔·多布森(Michael Dobson)认为,因为喜爱莎士比亚的英国人去往世界各地,英语便将莎士比亚的作品带到全世界,他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巨大影响。与此同时,莎士比亚讲述有关家庭伦理、历史变迁、建立新社会的故事,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的经典作品中有某种东西能与剧院特有的趣味和风格产生共鸣。莎士比亚作品主题具有时间上的普适性,几百年来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背景,并激发着新环境中的新思考。
莎士比亚文化遗产传播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化的产业,包括演出、影视、出版、公益等。曾经有人计算过,全世界差不多每七分钟就会诞生一篇关于《哈姆雷特》的论文,每年还会有很多和莎士比亚相关的包括动漫产品在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
全球各国进行的戏剧、电影、出版、数字娱乐等形式的莎士比亚文化遗产传播活动呈现出各自特色,在中国京沪两地不断上演的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给国内正在复苏的舞台剧演出市场加了一把火,而电影及视频影像则是莎士比亚文化遗产传播中的流行元素,这也正切合当下国内文化娱乐产业圈正在流行的全产业链泛娱乐生态潮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