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博鳌,“破7”之后的中国经济迷雾待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博鳌报道
3月22日,在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中博鳌亚洲论坛拉开了帷幕。
虽然今年的论坛依旧延续了两年前的“亚洲新未来”的主题,但是无论是与2014年的“寻找和释放增长新动力”,还是同因“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备受关注的2015年的“迈向命运共同体”相比,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除了传播希望之外,更倾向于用思考和沉淀。
在经历了2015的中国股市动荡、人民币国际化波折、“互联网+”覆盖下的互联网金融风波后,本届的博鳌论坛更希望能拨弥散在中国经济前景之上的迷雾,为这些问题寻找到出路与对策。
“破7”之后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GDP增速首次“破7”后的改革之年。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号角,本届博鳌论坛也试图给出它们的思考。无论是围绕着对中国模式反思展开的“经济的韧性”的讨论,还是对中国去产能,去库存所进行的“振兴东北:工业摇篮的二次腾飞”、“对话8省市长”等论坛都在试图为这些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问题寻找到解决路径。
在外界看来,在经历了3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经济势必要面临这一场转变,而供给侧改革带给中国的则有可能是一场断臂求生的阵痛。在前来参会的国外媒体看来他们更希望能在本届博鳌论坛上解答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疑问——供给侧改革是否会对中国经济有副作用?去杠杆是否会影响增长,如何进行取舍?
P2P痛点
除宏观话题外,P2P企业的未来成为了本届博鳌的另一焦点话题。共计有11个场次14个话题。这还并不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单独举行的媒体新闻发布会。
2016是“互联网+”概念提出一周年,去年这一“+”曾经蕴含了无数种可能,但今年却似乎又隐藏着种种不安。作为一个“新生儿”,互联网金融正在经历着成长期的阵痛,而未来让自己的成长更加健康,在本届博鳌论坛上,来自积木合子、有利网、爱钱进、拍拍贷等互联网金融企业领袖们将共聚一堂,讨论“互联网金融:痛并成长”的话题。他们将就行业的现状与风险、监管底线与行业自律展开讨论。他们希望能在为这个新兴的行业找到新模式,新方向的同时又为其提供新动力、新生命。
区域融合
作为一个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舞台,本届博鳌论坛的重头戏自然还是落在了区域合作话题上。
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与来自湄公河流域的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领导人共同举行“澜沧江—湄公河”首届领导人峰会。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中过与湄公河流域的国家们正在试图开创一种次区域合作模式—一种更为互补,更为密切的合作模式。
与此同时,一些区域合作的模本也将在本届博鳌论坛上得以践行和夯实。来自金砖国家的经济学家,业界领域们将一起共同探讨“金砖合作:由概念到实体”的话题,而来自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领导们则试图就多边金融机构合作展开对话。
本届博鳌论坛寄希望于通过讨论,激辩增加亚洲各地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并为这一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而来自亚洲地区的这股新动力也将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愿景。
即使大雾弥漫,日出之时也将散去。经历了反思与沉淀,亚洲经济必将激发出新的生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