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五雄争霸”,还有“第三力量”
马晓霖
2月23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赢得南卡罗莱州第四场初选胜利,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经过3轮角逐后也民调走高。此前,一度被看好的共和党竞选人杰布·布什宣布退选,提前终结克林顿与布什两大政治家族角逐白宫的图景。美国大选进入“五雄争霸”新阶段,即便如此,依然不能排除第三力量的崛起,因此,白宫争端战鹿死谁手,依然是一头雾水,未便断言。
特朗普领跑初选
根据美国大选规则和传统,3月1日“超级星期二”之前,约有十多个州会选出最后的总统竞争者,3/4的初选者都将惨遭淘汰,只有幸存的几个人有望杀出党派阵营,代表本党与对手角逐11月8日的总统选举。此前民主与共和两党已各自在内部进行3轮关键淘汰赛,第三轮党团会议投票结果显示,希拉里战胜桑德斯,特朗普则保持明显优势,连续第三次击败竞争者卢比奥和克鲁斯。
前几轮初选已大致显现下届白宫角逐者的优势与劣势,也展示美国选情新变化,以及外界对美国选举走向的不同判断。目前,最无悬念进入决赛的选手是特朗普,他不仅直接干掉政治光环炫目、家族背景强大和财力丰厚的“布什三世”——杰布·布什,而且实现三连胜并大幅度拉开与卢比奥和克鲁斯的民意差距。本月初一项民调显示,45%的共和党选民支持特朗普,看好卢比奥和克鲁斯的分别只有19%和17%。特朗普不仅自己不差钱,募集的捐款总额大大超过富家子弟杰布,而且捐款结构的多元与丰富也足以证明,其资金池汇集大量个人捐款,直观地体现了选民的追随与忠诚。
相比之下,民主党两位“长者”之争差距不大,民意与得分交替上升,几乎不分伯仲,表明桑德斯与希拉里的党内行情相当分裂。以本月9日第二场预选新罕布什尔州之战为例,艰难赢得首场胜利的希拉里居然以22个百分点的大比分败给桑德斯。如果不是赢得第三局胜利,希拉里在党内“一马当先”的印象优势将荡然无存,其进军白宫的前景将一片灰暗。
经济优先的关隘
前三轮党内选举也仅仅是美国选举大战的热身赛和前哨战,但是,两匹“黑马”特朗普和桑德斯的不俗表现,说明美国人看好新人、求变求新的传统心理,特别是特朗普没有从政履历,且口无遮拦和咄咄逼人的个性,使其在党内风头强盛。希拉里声名显赫却无法扩大与桑德斯的领先优势,以及杰布一路败退乃至初战出局,也表明美国两党选民对政治家族的厌倦和现实治理的不满。初战阶段两党候选人普遍表现出的“孤立主义”倾向,也是个新的风向标,预示着国力没有摆脱衰退大盘的当下,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们的视野与格局正在收缩,内政优先特别是经济优先也许将是选举中盘之战的关键争夺点。
尽管如此,希拉里和特朗普依然是潜力较大的蓝筹股,总体被精英阶层看好。由于桑德斯提出“反华尔街”等左翼色彩浓烈竞选口号,体现出强烈的杀富济贫政策偏好,富人和中产阶级,特别是华尔街为代表的投资人更青睐相对温和的希拉里。美国的预测市场也显示,投资者不仅将赌注押在民主党身上,而且更看好希拉里入主白宫的行情。特朗普一路领先,横扫党内对手这似乎已不存悬念,但是,共和党的理性群体担忧的是,这个有本事发家致富而且有能力哗众取宠的政治初哥,在与希拉里的决赛中,能否替共和党夺回失去8年的总统宝座?
公众固然求新求变,对金钱与权力结合现实普遍不满,但美国毕竟还是个拜金主义的国度和重商务实的社会,能否搞好经济是个硬指标。2008年经济危机是共和党执政惹下的弥天大祸,至今恐怕很难获得公众原谅。奥巴马执政八年间,虽然内政外交饱受争议,但美国经济持续好转并且在发达经济体中独树一帜说明,没有太多理由换马给共和党重新折腾的必要,何况共和党团队的经济纲领没有太过高明之处。当然,美国近几十年少有一个党连续执政三届的记录,民主党能否通过希拉里再创奇迹,也言之过早。
大选初期两党竞相讨好中下层选民的趋向,也许在3月份的选举中有众多表现,因为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争取非洲裔和拉美裔选民的支持。这两个弱势群体的选民占美国选民的比例均在迅速攀升,奥巴马作为非洲裔总统,积极改善与古巴关系的政策调整,都能给曾经的主要搭档希拉里赢得这部分选民的支持率。同时,特朗普强烈的排外色彩和反智主义言论,也无疑不利于其吸引非洲和拉美等少数族裔的选票。两种因素结合起来,就很容易推导出希拉里在党内最终胜出并保持对特朗普压力的初步预测。
“黑马”布隆伯格?
当然,除上述已知的两党基本面情况,另一个巨大的变数还在于,直到最后阶段,两党相当多比例选民态度犹疑不定,民主党近四分之一的选民直到最后一刻才锁定目标人选,共和党也只有半数人心有所属,更何况要在三个选手间权衡筛选。更重要的是,两党选民普遍对经济形势不满,而且相当高的比例希望下届总统能有更好的黑马出现,即非驴非象,产生一位体制外“新总统”。
上届美国大选,第三势力“茶党”运动风头乍起,以罗姆尼为代表的黑马一度成为焦点,虽然最终没能成为气候,但是,对既有传统政治体制和派系产生强烈冲击。在今年的求变浪潮中,“茶党”看不到声息,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力量异军突起。
3月初,是美国某些州报名竞选总统的最后期限,前纽约市长、亿万富翁麦克·布隆伯格今年1月底曾公开表示,他在考虑重演2008年的脚本,再次角逐此届总统。如果布隆伯格斯言成真,他无疑将作为公众熟悉的老黑马,在中盘阶段斜刺杀入白宫争夺战。布隆伯格无党无派,立场持中,很符合当下美国民意;作为传媒大亨和美国财富排行榜第八位巨富,其资产近10倍于特朗普;他最令人骄傲的业绩还不止于成功创造个人财富和传媒帝国,而是公认的最成功纽约市长,这种治世才华是希拉里和特朗普最致命的死穴。
当然,美国选举是个庞大系统工程,更是两党博弈多年而磨合成型的巨大机器,任何优秀个体突然引入,都恐怕无法改变整个选举游戏规则和结果,何况布隆伯格执政期间导致纽约贫富分化加剧,一直被美国主流媒体诟病。但是,这些因素并不妨碍布隆伯格作为掠食者中途打劫,而他的搅局很有可能抢占两党部分票仓,迫使两党候选人做出某些竞选策略调整,这种调整又必然对谁是最后真正赢家产生微妙影响。
美国大选已烽烟四燃,驴象两党“二加三”角逐初见格局,并且日益进入刺刀见红的内战加外战白热化阶段。悬念迭出也许是本届大选的不变看点,鹿死谁手才将是最大和最后的悬念。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