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俄市场拖累业绩 嘉士伯裁员自救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13 23:13:15

摘要:在酒业持续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拖累下,此前靠并购坐大的嘉士伯最终也开始扛不住,不得不通过裁员来挽救。

中俄市场拖累业绩 嘉士伯裁员自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在酒业持续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拖累下,此前靠并购坐大的嘉士伯最终也开始扛不住,不得不通过裁员来挽救。

11月11日,全球第四大啤酒企业丹麦啤酒公司嘉士伯公布,由于中国以及俄罗斯业务不理想,导致第三季录得44.99亿丹麦克朗亏损,为改善盈利,公司计划裁员2000人。大批量裁员,真的能改善业绩下滑以及内外交困的现状吗?

突然宣布裁员

在业内人士正猜测嘉士伯将要接手,因百威英博收购SAB米勒导致的或将转让华润雪花啤酒49%的股份时,没想到嘉士伯突然宣布裁员的消息,再一次震惊了整个啤酒圈。

11月11日,丹麦啤酒公司嘉士伯对外公布称,公司计划在2018年之前裁员2000人,占目前嘉士伯雇员总数的15%左右,目前已经有约1300名员工收到离职通知。嘉士伯首席执行官Cees't Hart还表示,在中国东部地区有一两家小型啤酒厂可能关闭。根据2014年的年度报告,嘉士伯在中国有44个啤酒厂。

据悉,嘉士伯在2015至2017年间将计入100亿丹麦克朗的资产减损与重组支出。据相关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在人事变动涉及的地区中,嘉士伯对俄罗斯的赔付金额为50亿克朗(约合46亿元人民币),中国和英国分别为40亿克朗(约合36.8亿元人民币)和6亿克朗(约合5.52亿元人民币)。大部分赔偿金将在今年三、四季度支付。

其实,嘉士伯业绩开始下滑,并不是近两年的事情。资料显示,从2013年开始,虽然嘉士伯在中国的销量自然增长了4%,但当时已经低于同年中国啤酒行业销量的增幅4.6%。而在当年中国啤酒业前五大巨头中,业绩排名第一的华润雪花销量同比增长10%。

在2014年发展的关键年,嘉士伯并没有抓住机会。嘉士伯2014年年底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减少13.3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775.92万元,同比减少60.02%。

对此,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说,嘉士伯此举也是为了尽快制止持续下滑的业绩,而在2015年其也在下滑逐渐缩小的背景下乘胜追击。

多重交织困境

“虽然嘉士伯此次进行了大批裁员,并且还有计划地关闭相关工厂,但其实嘉士伯业绩下滑的真正原因一方面是销售模式问题,另一方面是持续扩张导致管理不能统一的问题。”一位长期关注嘉士伯发展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熟悉嘉士伯的人士告诉记者,嘉士伯采用的销售模式与其他企业的销售模式不同,采用的是比较粗放的管理销售方式。最为典型的是西南地区,嘉士伯将最大的利润留给经销商,而并没有发力终端,导致企业终端销售能力弱。

对此,上述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正是嘉士伯这种重经销商而轻视终端的经销模式,才是导致业绩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以利益驱动的模式都是短暂的行为,很少有靠这个成功的,这样的模式刚开始会很好,但是很难维持下去。

另外,持续靠扩张坐大的嘉士伯在中国市场虽大,但却因收购过多导致管理不能统一,以至于大而不强。

据记者了解,自嘉士伯2003年西进以来,在中国已有44家啤酒厂,超过11000名雇员,在西部号称拥有60%的市场份额。然而收购后的整合仍面临着更多挑战,原本可以通过并购提升中国市场业绩的可能也不复存在。

以重庆啤酒为例,在嘉士伯2013年年报中,嘉士伯首次对外坦承,直到收购重啤股份60%股权后,才直接管理这家公司。

而和嘉士伯“幸运”地拿下了重啤股份控股权不同,另一位长期关注嘉士伯的人士直言,在西部的多起并购中,嘉士伯至今没有获得啤酒企业的控制权。

或失去雪花啤酒竞购权

在裁员、关张和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下,嘉士伯是否还有能力再扩张备受业内关注。

据记者了解,11月11日,百威英博董事会和SAB米勒董事会欣然宣布,双方已经就前者收购后者达成一致协议。根据安排,一家新创立的公司将实施对SAB米勒的收购,同时百威英博也将和新公司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啤酒界的老大和老二交易,分别需要英国、比利时等地的审批。根据通报显示,预计在2016年下半年交易将完成。

“双方已经开始剥离相关子公司,SAB米勒已经率先剥离美国合资公司股权,这也是此次百威英博收购SAB米勒的第一步。”有资本市场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接下来在中国,由于百威英博与SAB米勒在中国市场份额将超过35%,必将面临在中国市场的反垄断审查,而SAB米勒拥有雪花啤酒49%的股份,此次两巨头合作后,华润雪花啤酒49%的股份或将被拍卖。

其实,国内市场一直有传言,嘉士伯或将是这49%股份的接盘者。不过,该传言一直没有得到两家企业的相关人士的具体证实。

对此,上述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直言,嘉士伯一度被视作SAB米勒可能出售的中国华润雪花啤酒49%股份的潜在接盘者,但考虑到嘉士伯如今的财务状况以及业绩下滑、裁员和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持续业绩走低的嘉士伯收购的可能性很小,基本退出了这一并购的市场争夺。

11月12日,记者多次致电百威英博高管以及相关媒体负责人,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公司多位高官以及媒体负责人的电话不是被挂断,就是无人接听。同日,记者也致电雪花啤酒相关负责人,不过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关于该事件目前没有接到任何新的信息,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在这个啤酒寒冬,嘉士伯能否靠裁员和关闭低效率工厂逆袭,本报将对该事件持续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