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强需要的是时间
有些话也是听说,说巴菲特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对股市预测成功的概率和抛硬币得出来的结果一样,没有人知道未来”。还说彼得·林奇说过,“我希望我有预测市场和经济的能力,但是由于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不要去管整个市场的情况,因为市场自己会运行得很好。”
假如他们是对的,那么在市场中盈利的惟一办法就是顺应市场,尽管我还听说巴菲特是靠价值投资挣钱,靠得是护城河,林奇是靠发现成长股赚钱,靠的是逛街。假如真的需要顺应市场,那么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一个——时间。就像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想说的,“功夫就是时间”。
自从人类发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来,更精确说是有了信用货币以来,经济周期就没有停过,伴生的资本市场股市里的周期也没有停过。事实证明了两点,周期有大有小,但我们还是比昨天生活得更好,股市有涨有跌,但我们不一定挣得到钱。
原因何在?经济周期你只能等,时间比你重要,在周期里你怎么折腾本质上都是一个顺应者;股市不一样,股市你等不及可以不等,可以追涨杀跌,可以妄图抄底逃顶瞎折腾,这一折腾,大部分人在股市里都不是趋势的适应者,而是拼命试图抓住小趋势而被大趋势搞得遍体鳞伤的人。
说这些干什么?其实是想说说中国经济的季度GDP自2009年以来的头一次破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9%,一个不算太糟的数据,却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最慢的一次。今年前两季的数据刚好是7%,而全年的目标也是约为7%。考虑到政策出手层层加码,四季度的增速一定不比6.9%差,全年约7%的目标几乎没大问题。
为什么对破7这么敏感?心理作用而已,就像投资者喜欢看支撑和压力线一样,7是一个心理关口。
还有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事,那就是都说这是2009年以来最慢的季度增长,但其实2008年到2009年危机最严重时,中国的GDP和其他经济体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其他国家从几个点跌到负值,中国是从十几个点跌到差不多6%以上。请注意,那个时候早就破7了,而且如果不是政府几乎孤注一掷地出手,6%保不保得住都是个问题。
回头去看看季度走势的大格局,还是非常清晰的,2007年危机前冲高,2008年急速滑落,2009年超级反弹,2010年至今慢慢下跌。有人质疑,说如果2008年不大救市,我们的经济会更好,我不这么觉得,救市也许用力过猛,但是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破6%几乎没有悬念,那么之后的GDP走势就不是在7之上上冲然后回调,而很可能就在7之下6之上慢慢趴着,走出一个更低常态的7年。
如果我们对于经济周期的理解没有错,时间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的话,也许就十年的时间,这个周期就能走完。那么你想,一个平均增速只有6的十年,和一个平均增速可以是7的十年,中国经济的差距会有多大?大家算吧,都知道复利的力量,这可不是你存款里的那点利息,这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身家。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的确积累了很多问题,如债务杠杆、房地产泡沫和过剩的产能,但这是危机的一个方面,更严重的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一直没有扭转过的外贸环境。这是一个中国跟着全球经济走的周期,但是请记住时间,最有力量的是时间,这8年来时间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最大的变化就是我最近经常在《地平线》中讨论的问题,美联储到底加息不加息?8年了,美联储之前只搞QE,现在就等加息。美国经济已经预先从周期中走出来了,大家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美国人有全球的央行,它们的时间够了,世界经济的时间还不够,中国的时间也还不那么够,但我们还有约7%的GDP,你到底担心什么?说到这里有人肯定问了,既然这么乐观,你看现在股市这么好,我们是不是赶紧冲进去?
还是记住一点吧,时间。和中国经济的GDP走势比较一下,上证指数的走势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不一样在从去年夏天到今年夏天的这一波大行情,GDP走势上可没有。指数回调了整整4个月,才有像样的反弹,但是你指望4个月的时间可以酝酿一波比上半年更大的行情吗?时间够吗?(华夏时报编委 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