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不会再来一次的梦魇
8月25日凌晨,持续3天的韩国朝鲜板门店高级谈判终成正果,双方就近期冲突立场澄清、韩方中止广播、朝方取消“准战时状态”、中秋节举行离散家属团聚和多领域民间交流达成6点协议。至此,朝鲜战争结束后又一次尖峰对决戛然而止。自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后,朝鲜第八次宣布进入“准战时状态”,而韩国与美国也在时隔40年后再次启动联合作战体系,朝鲜战争全面爆发的噩梦似乎又要重演,而事实证明,这种梦魇已彻底成为历史记忆。
8月20日下午,朝韩间爆发一场有争议的炮战,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紧急召开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宣布朝鲜人民军前线联合部队将于21日17时起进入“(准)战时状态”。韩国总统朴槿惠几乎同时也主持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下令相关部门“果断应对挑衅”,并于21日前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检查最高等级警备状态。正为访问中国做准备的朴槿惠不得不一身戎装处理战争警情,甚至彻夜未眠。一场折腾与虚惊后,半岛再度雨过天晴,回归不战不和常态轨道。
此轮冲突由口水战升级为武力相向,由“喇叭战”升级为实弹炮战,导火线则一如2010年“天安舰”遇袭,是真相难求的“罗生门”。8月4日,韩朝非军事区韩方一侧发生地雷爆炸,两名韩军士兵受伤。韩方立即指责朝方埋雷挑衅,朝方矢口否认,但韩方即刻恢复已中止11年的对朝前线高音广播。朝方总参谋部则通过西海军事热线,要求韩方在20日下午5时起的48小时内停止对朝广播,并拆除扩音设备,否则将“发动正义的全方位军事行动来摧毁‘反北方心理战’的一切手段”。
20日下午3时半许,即朝方最后通牒尚未开始计时,韩军方称京畿道涟川郡遭受一枚朝方火箭弹袭击,韩军为此发射几十枚155毫米炮弹还以颜色。一如否认地雷袭击为己所为,朝方称所谓“火箭弹袭击”是韩方“无中生有的谎言”和“精心策划的挑衅”,是“南方历任统治者的惯用伎俩”。韩方则明确拒绝停止广播宣传,除非朝方对地雷事件进行道歉。
鉴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众所周知的关系,没有任何独立第三方可以判定,究竟谁该对地雷袭击事件负责,以及火箭弹袭击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一方指责,另一方否认,事实无从对证,是非只能推测。朝方在25日的六点协议中对韩方士兵被地雷炸伤表示“遗憾”,变相满足韩方要求,但“遗憾”二字也许能解读出朝方责任,也许不能。无论如何,最后通牒及接踵而至的炮战使双方对峙紧绷到罕见程度。
美国则不失时机展示武力和意志,向朝鲜示威,不仅恢复此前暂停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而且提升在韩军备和威慑水平,包括从日本调动多架B52轰炸机和一艘核动力潜艇。韩国防部也称,朝军攻击部队动作频繁,包括倍增边境地区火炮数量,向海上分界线附近加派约10艘两栖登陆艇,近50艘潜艇离开基地去向不明,战斗机移位入库,甚至“飞毛腿”和“芦洞”导弹基地也出现异常……
朝鲜战争结束后,参战各方并未签订和平条约,仅靠一纸停战协定维持和平。1954年,与美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并允许美军驻扎的韩方率先宣布不再受停战协定约束,2009年、2010年和2013年,朝鲜三次宣布退出停战机制。战后62年朝鲜半岛没有爆发全面战争显然不是北南双方主导所致,关键在于世界形势、大国关系和现实利益盘根错节构成羁绊。同时,一次次的战争边缘政策把戏,反倒让观察家们参透了半岛对弈的不变结局,即朝鲜全面战争的时代一去不返。
朝鲜战争是二次世界大战衍生品,是美苏瓜分势力范围的间接角力,当然也是朝鲜内战之延续,不管谁先开第一枪,双方都在为武装统一公开备战造势。如今,虽然冷战阴影并未完全消退,美俄代理人战争依然存在,朝韩双方也都幻想单边并吞对方,但冷战大格局彻底解体,中美俄合作远多于对抗,朝韩双方也分别加入联合国并受联合国宪章制约。
更详细地说,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亚太地缘博弈激烈碰撞的结果,是一系列大国严重对峙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当时,苏联需要在远东制造紧张减缓欧洲方面压力而鼓励朝鲜发动统一战争;美国派兵进驻台湾宣布其“地位未定”,阻挠两岸统一,并不顾北京反复警告越过“三八线”进抵鸭绿江威胁中国新政权。如今,尽管俄美又陷局部冷战,中美关系也一波三折,但三大国在东北亚不曾军事对峙,相反,维护该地区稳定与和平是共同愿望。
东北亚地理版图与朝鲜战争爆发时几无二致,但地缘关系版图已面目全非。当年中苏朝结成铁三角和血肉同盟;韩美及其盟友为一方,且中韩、苏韩、中美、美朝互不承认,敌友泾渭分明,完全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阵营归属选边站队。而今天,不仅中美视彼此为最重要的关系方,中俄对韩关系也友好稳定。相反,围绕核不扩散,朝鲜依然孑然一身,形影相吊,中俄美韩日等昔日朝鲜战争参与方均一致坚决反对朝方拥核,并推动安理会通过4项制裁决议。
确保朝鲜战争持续并保持均势的决定性因素也告消失。若无中国百万志愿军参战并付出30万人生命代价,朝鲜战争的结局会被强大的“联合国军”彻底改写。战后中国一直是朝鲜最坚定盟友和保护伞,至今依然在其领导人更替的危难时刻重申安全承诺,甚至公开画出朝鲜“不能生乱、不能生战”两条红线。但是,中国又澄清中朝是“正常国家关系”,言外之意,不可能再为朝鲜肇启战端买单殿后。更何况,中韩无论经贸还是政治关系,均已热于中朝关系,双边贸易额不仅高达2742亿美元,还共有自贸区。中朝韩小三角关系重心移向三八线以南的明确标志还在于,朝鲜领导人履新三年未曾访华,中国新领导人首次半岛之旅竟破天荒选择首尔而非平壤,韩国对中国崛起的理解、配合和全面支持,也突破颇多美国羁绊,难能可贵。这种变化意味着朝鲜也许还能指望得到中国有条件的单独保护,而韩国则已稳操中美联合保单。
朝韩双方的物理条件也制约着朝鲜战争再度爆发。抛开大国限制不谈,朝韩谁都不敢率先大打出手,因为后果无法承受。朝方缺乏军事优势、战争潜力、国际后援和战略纵深,无力支撑大规模消耗战,一旦战败必将导致政权覆亡。韩方虽有强大靠山,首尔经济圈大部分却处于朝方常规武器炮火遮蔽半径内,开战之日,全国经济总量的67%,制造业的50%以及1/5总人口,都将在几小时内面临灭顶之灾,即使取得最终胜利,也得不偿失。
各独缓统,不战不和,无疑是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历史宿命,至少是过去60多年和未来若干年无法改变的超级形态——既极其危险,又动态稳定。因为双方实力有限而各怀致命缺陷,大国力量与利益又实现相互制衡。因此,8月25日的朝韩谈判成功,不算意外之喜。今后,双方再度反目乃至擦枪走火也不必奇怪。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