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全国首例区县最严限购 通州楼市遭当头棒喝

作者:董映颉 赵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8-15 01:35:32

摘要:8月14日晚9点半左右,一纸通知再次搅动了通州楼市。

全国首例区县最严限购 通州楼市遭当头棒喝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董映颉 赵普 北京报道

    8月14日晚9点半左右,一纸通知再次搅动了通州楼市。

    据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发布的通知,无论是非本市户籍家庭还是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如果无法提供在通州区落户满3年及近3年在通州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证明,均无法购买通州区商品住房。

    通知规定,此次出台的针对通州的限购政策将在8月15日开始实施,而早在14日白天就得知此消息的通州区开发商不得不启动连夜卖房模式。

    “从1月份到7月份,通州楼市量价齐升,并且新房、二手房市场都出现明显增长,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实际成交价格可能更高。”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如是说。

    “通州的楼市近期确实很火,但如果按照这个限购政策,那对通州楼市很可能造成硬伤。”在通州有项目在售的一位开发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封盘项目全都踩空了”

    8月14日上午,限购升级的消息令通州楼市再度成为业内谈资。本报记者也提前得到政策出台消息,提前与通州开发商进行了确认。

    “通州限购升级已经确定,公司今天已经给销售人员开会告知此事了,并通知认购业主提交材料。”上述开发商无奈地说。

    在此之前,通州的首套房购房条件为有北京市户籍或持有连续5年在北京市缴纳社保或纳税证明的非北京市居民。

    早在14日上午,通州多个开发商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通知,并当即采取行动,调取曾“封盘”房源,部署销售。当晚,通州几个在售项目售楼处灯火通明,销售人员全部加班联系客户。

    “今晚我们的销售人员只留了不到1/3在售楼处,剩下的人全派到对手项目附近拉客户了。”通州一个在售项目的销售对记者表示。

    自从今年5月份开始,通州楼市房价飞速上涨,部分楼盘从单价28000元/平米一跃上涨至35000元/平米。当时不少项目都开始“封盘”停售,等待“更好的价格”。

    “通州这一限购政策出来,封盘项目全都踩空了。”业内一位分析人士摇头表示,政府这次政策力度极大,不仅限制了外地人口购房,连已有房的本地人口都设了限。

    “实际上,在7月份北京市住建委宣布五项措施严格控制通州房价时,政府的干预力度就已经开始加大,当时住建委已经对部分新项目暂停发放预售证。”通州一纯新项目开发商对记者表示,该项目本计划7月底开盘,但至今也没有拿到预售证。

    链家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通州新房成交均价较6月份上涨18.5%;而易居智库数据显示,通州二手房市场7月成交均价环比上涨4%,在北京八大区中排名第一。

    不过呼声最高的副中心落脚点潞城镇由于项目较少,并未出现明显的成交案例,反而是新华大街板块、台湖区域乃至通州六环外个别项目都获得大量成交。

    除此之外,短期来看,新房供应将集中在新华大街板块,该区域将成为未来通州的主要成交区域。

    “通州近期即将入市的项目多以酒店式公寓产品为主,已经入市的有富力运河十号,即将入市的还有华业新北京中心、保利大都汇、世界侨商中心、通州绿地中央广场等一批新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都集中在新华大街板块。”北京克而瑞房价点评网分析师吕刚对记者表示。

业内称短期抑制效果将很大

    通州楼市这一轮量价齐升态势备受关注,曾在2011年发生过房价大幅跳水的通州,这一回能否保持稳定还有待市场验证。

    2010年受通州新城利好消息刺激,通州楼市也曾一度火爆,房价一度突破20000元/平米门槛,个别项目爆出30000元/平米的售价;但到了2011年,刺激减弱,泡沫显现,很多项目售价大幅跳水,下调均价达4000-5000元/平米,平均降幅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州区楼盘普涨的同时,仍有部分商住项目坚守平价策略。从目前项目定价策略的分化来看,对于目前通州楼盘是否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业内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我们的策略仍然是以去化为主,并不一味追涨,并且我们现在的价格仍然有利润空间,相对其他项目而言我们进驻的时间比较早,拿地成本较低。”东亚新华地产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通州楼市新政出台后,业内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通州这一政策出台后对楼市的短期抑制效果将非常大,但目前尚不知这一政策将持续多久,政策一旦退出,或将出现通州房价的报复性上涨。

    此外,多位业内专家则对记者表示,本次通州房价上涨已经较之前不同,“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数据都在下滑,购房人也比当年更为理性,此外,政府对房价的控制更为严格,房价大涨的市场和政策基础都不存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